连日来,身边家有婴儿的友人生出同一丝焦虑,孩子的口粮余量不足。
4月7日,上海举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副市长陈通对婴儿奶粉等母婴用品保供问题做出回应:已列为重点保供事项。
婴儿正是日夜生长的时候,奶粉是“生命线”,父母绝无可能通过给孩子省着吃的方式规划余量,也不敢揣着侥幸的心态同疫情的不确定性交锋。封控的日子里,婴儿口粮供应是否充足,配送是否到位,无疑是相关父母最重大的关切,家庭最迫切的诉求。从这个角度来说,陈通对关切之重给出了切实的回应,“重点保障产品的调拨、运输、配送,并提请各大电商平台和商超优先接单和配送。”
当我把这个回应转给身边有着迫切需求的友人,他们无一不舒了一口气。护犊之情、父母之心相通,婴孩、儿童是最柔软群体,关乎一个家庭的核心利益,对他们的呵护彰显的是人性、是慈悲,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
疫情阴霾下,我们在发布会上看到过很多这样的“重点”。4月6日,新闻发布会对儿童感染者的陪护问题做出回应: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由监护人自愿申请,在充分了解可能的健康风险并签署告知承诺书后,可以陪护。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的一句话颇为动人,“儿童是最柔软的群体,儿童的感染牵动着大家的心,我们同为父母,感同身受”。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开启“亲子方舱”,解答了疫情隔离下“骨肉分离”的难题。
这些“重点”保障的对象有老人、妇婴、儿童、残疾人......他们的难处各有参差,期待各有不同;同时作为群体,他们还具备一定的数量:在一个有着2500多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再特殊的群体,绝对数值依然可观。落实群体的特需保障,需要排摸情况、明晰底数,再逐一给与个性化保供方案,这是一个可以想象得到,需要巨大人力、精力以及科学统筹的大工程,要求形成的是一套完整的机制。因为对于一座城市,回应个体诉求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但是,解决问题一定是从回应具体诉求开始。正如陈通在发布会上所说,“我们尊重广大市民的每一通电话、每一个诉求......努力回应市民的每一个期待”。
尊重和努力体现在发布会上,是发言人强调的,对特殊群体的一个个“重点”、“优先”,这是民众关切之重,是民心的最大公约数。这是对当下问题的及时解决,各种情况的拾遗补缺,也在逐渐形成一种共识——即便在严峻的形势下,一座城市依然不可或缺的温暖与关爱。
作者:苏展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杨健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