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3日,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在公证员的见证下与一对老夫妇签订了捐赠协议。
3天后,基金会收到一笔511680元的款项。实际捐赠人并不是这对老夫妇,而是一位5个月前刚刚过世的老太太。
这笔捐赠金额并不巨大、捐赠者也不出名。但这笔捐赠款背后的两个家庭、四位老人,却有着跨越数十年的深厚情谊。
初识
511680元遗产的捐赠者名叫曹国良,1928年生人。
曹国良的父亲早年曾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为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秘密筹措物资。
1955年,27岁的曹国良与同为医生的爱人老张在沪喜结连理。两人婚后无子,虽曾领养一子,但也于多年后解除了收养关系。
年轻时,老张曾经在上海第八机床厂做过一段时间的厂医,李善(化名)的妻子也是该厂的职工,偶有小疾问诊老张,一来二去,曹国良夫妇与李善夫妇逐渐相熟,后来老张离厂到医院工作,但自此之后,两对夫妻走动频繁,一起跳舞、吃饭、旅游。四个中年人的幸福时光一眼望不到尽头。
但岁月静好没能持续多久。因为要照料在港年迈的父亲,曹国良只身赴港,夫妻二人分别两地。1986年,从龙华医院退休的老张来到香港与妻子团聚。精通中医、熟知针灸推拿、还有病理科背景的他很快得到香港警务处的赏识,成为警队特聘的医学顾问。二人的生活很快又回到了正轨,直到曹国良查出肝癌。
▲曹国良夫妇早年从上海去香港生活和工作,曾得到香港警务处多次表彰。
托付
确诊肝癌后,曹国良夫妇立刻作出决定:落叶归根。
回到上海后,为了断除身后的麻烦,他们卖掉房产,改为租屋,四处游历,尽享晚年之乐。
可是天不遂人愿,老张又病倒了。因脑溢血昏迷的他住进了医院,此后再也没能苏醒。
身患绝症、老伴病倒、又无子女在侧,看了一辈子病的曹国良医生很清楚,祈祷奇迹发生是没用的,她能做的只是趁自己一息尚存,将一切后事安排妥当。
于是她想到了李善夫妇。其实从曹国良夫妇回沪以来,有着几十年交情的李善夫妇就一直照料着他们曾经的“主治医生”。只是现在,曹国良需要将自己和爱人的一切彻底托付过他们。
2019年8月,曹国良自知时日无多,决定委托李善夫妇为自己和老张的监护人,以解决他们二人日后医疗救治、生活照管、身后事务的事宜。她忍着病痛和李善夫妇来到了公证处,经过几番确认,完成了意定监护和委托监护的公证手续。
与此同时,曹国良又秘密订立了公证遗嘱,指定李善夫妻作为自己死后财产的信托受托人,第一顺位受益人是爱人老张。根据遗嘱,待丈夫也去世后,曹国良剩余的财产全部进行慈善捐赠,委托给慈善组织,帮助像他们一样无儿无女、但经济条件不如自己的上海贫困孤寡老人,以及需要关怀的心智障儿童。
至此,曹国良了却了她人生中最后一个念想。
诀别
2020年12月,曹国良离世,享年92岁。她走得很安详。身边虽然没有子女,但有着两位几十年的老朋友。
三个月后,老张也走了,享年88岁。从昏迷入院到离世,他转过许多次医院,但身边的照料者也总是那两位几十年的老朋友。
根据遗愿,李善夫妻作为遗嘱执行人将曹国良剩余的511680元存款全部捐赠给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另据生前意愿,李善夫妻将曹国良夫妇的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一方面,她和老张非常乐意用这种方式“燃烧”自己,成全下一代的医者。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愿意将繁琐的身后事留给照料自己多年的老朋友。
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曹国良夫妇走完了最后一程,实现了最后的心愿。
不离不弃,行善积德。李善夫妇陪着他们走完了这一程,也兑现了当初的承诺。
两个善良的老人走了,但他们的善心留了下来。两个暖心的老人痛别老友,但他们的幸福晚年还将继续。而在这座城市里,善良和温暖也将生生不息。
作者:孙欣祺
编辑:施薇
责任编辑:杨健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