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今天是2021年6月25日星期五
“文汇早读”带您浏览
今日《文汇报》精彩报道
《用厚实的软实力打造中国风、东方韵的人文之城》
今天,上海出品电影《1921》开启全国点映,并将于7月1日正式上映;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之时,它收获了专业影人和普通观众的感动与喝彩。同时,一组参演演员转身变装百年前历史人物的小视频刷屏社交网络。从历史到创作,从平台到传播,《1921》未映先热,是上海传承城市文脉,依托强大交流平台,创新打开方式的结果;而电影有厚重感却不失亲近姿态,有纵深视野也不乏青春激昂的艺术气质,也体现着上海通过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的不懈追求。>>详情
《放大软实力背后的硬动力,人与城相互成就》
一座城市的常态下,人们眼睛里愿意看到什么?心里愿意想些什么?手里愿意做些什么?这从一个维度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
政府能不能创设这样一种氛围,人民有没有这样一种自觉,组织有没有这样一种能力,这三者紧密结合、良性互动,其产出的硬动力,就能源源不断夯实城市软实力。
今天,上海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出: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正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具体实践,充分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和蓬勃生命力。>>详情
《纪录片<人民的选择>:党史里的奇迹都来自“人民的选择”》
仅凭六条船,中央红军的两万余人便全部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这是奇迹吗?一位在个人履历表的“家庭经济地位”栏中填写“官僚兼地主”的年轻人,竟是此后慷慨赴死的革命先烈,这算出人意表吗?
连续几天,微博热搜里都曾上榜一些看起来不可思议之事。实际上,诸如此类事,在党史中比比皆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洪流中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百年前苦难深重、极尽屈辱的旧中国,历经28年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一直走到新时代的今天,本身就是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伟大奇迹。>>详情
《鲜活形式点燃青少年学党史热情》
“发车!”满载着孩子们心声的地铁2号线列车从人民广场站出发。车厢墙壁上贴着笑脸与五角星,车顶则展现着建党百年走过的红色道路,每一个扶手上印着征集自全国各地少年儿童的“对党说的话”。登上首趟列车,孩子们逐一寻找自己的作品:“看,这是我的心里话——我爱我的祖国!”
列车上,用图画文字装点真挚话语,让来往行人感受孩童热情;社区中,青少年化身小讲解员,带领同辈走进历史背后的故事;集市上,不断迭代更新的红色文创,吸引着青少年打卡,从日常点滴中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详情
《徐爱蓉:高品质服务必须在更深更细处下功夫》
对徐爱蓉来说,每天想着如何提升电力服务质量,已成为她的一种自觉与本能。“这就是我十八年来服务电力客户的工作秘诀。”她如是说。
2003年,徐爱蓉进入国家电网上海青浦供电公司工作,十八年间,她从一名普通的营业员成长为公司党员服务队的带头人,从一名基层党员成长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她至今记得,1995年申请入党时入党介绍人对她说的一句话:“入党后要经常问问自己打算成为一名怎样的共产党员”。
《卞建鸿:困难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服输》
走进上海市杨浦职业学校烹饪专业实训室,校长卞建鸿随手拿起学生正在制作的一只小包子,左右端详一下后说,“这个做得挺好,但是你看,一只包子有32-34个褶子,每个褶子的长度应该大致相当,你还要加把劲儿啊!”一旁的中式烹饪和面点指导教师胡玉娟不时点头:“卞校长非常专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比专家要求还要高。”从教41年,体育教师出身的卞建鸿从基础教育“转战”职业教育,初心始终不变:“我是一名党员,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并且要做到最好。”
上海中心气象台2021年6月25日5点钟发布今天和明天上海市天气预报: 多云到阴,今天半夜到明天阴有阵雨或雷雨。东南风3-4级,今天中午起4-5级,沿江沿海地区阵风6级。今天最高温度30度,明天最低温度23度。
编辑:施薇
责任编辑: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