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用这种惨烈的开盘方式来迅速完成调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恐慌情绪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3日早间一位资深交易人士感慨道。
对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不能视而不见,A股短期抛售属于正常、客观。但是,与SARS类似疫情冲击有短期性特征,且相比以前更加协调一致的宏观政策正在推进。
2月3日上午沪深两市超3000股跌停,但并未出现极端恐慌情绪。而从数据上看,外资持续流入,再一次成功“抄底”,全天净流入超过180亿。
“疫情发展至今备受关注,春节延长假期,境外股市有较大下跌,A股短期抛售情绪集中,是非常正常的。”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测算发现,电影、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一季度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万亿。但是另一方面,医药、游戏、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行业将被动受益,得到提振。
他认为,疫情对股市的冲击是短期的,央行、银保监、证监会等多部委政策措施也及时到位,但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疫情冲击行业的现金流风险,应当给予更多支持。
否则,一季度部分受冲击较大的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
调整迅速,外资持续加仓
投资者对待鼠年首个交易日的大跌多有心理准备,态度反应也相对理性。在交易人士看来,不同产品策略造成的被动砍仓结束之后,市场下跌的压力会进一步得到释放。
“央行1.2万亿资金投放计划对股市、债市的流动性宽松,以及对冲负面情绪,都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李湛对记者称,目前监管部门政策丰富,长短期结合,并持续关注疫情影响,相机而动。与以往相比,监管协调性大大提升,预期管理也更加科学、更加提前。
2月1日,央行等五部委发布30条支持措施,央行明确表示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常备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同日,证监会副主席李超以答记者问方式公布多项支持措施,针对疫情冲击较大的企业加大政策倾斜,明确表示优先为疫情严重地区相关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直接融资服务,帮助支持他们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2月2日,央行宣布1.2万亿资金投放计划,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并全额覆盖2月3日即将到期的10500亿元。
同日,证监会再宣布对股权质押给予展期支持,对两融给予更长宽限期。对银行和信托公司提供的股票质押贷款,银保监会也同样作出相应安排。
2月3日,按照前一日的预告,央行如期向市场投放1.2万亿元流动性,本次投放是通过开展90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和3000亿元的14天期逆回购操作进行,对冲到期的1.05万亿元资金后,实现净投放1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皆较前次下调了10bp。
“证监会、协会、交易所都对参与主体的交易成本做出了短期减免,短期对两融、股票质押的措施,也会对市场短期下跌起到一定作用。显然,监管部门已经考虑了短期风险。但是政策力度到底要多大,还要根据疫情实际情况,相机抉择。”李湛称。
在他看来,监管部门面临一对权衡因素,一面要抗击疫情、维护市场信心,但另一方面又必须不能过度干预市场。过度的行政干预,往往引发市场采取对冲措施,反而对市场起到不利影响。
一片大跌之下,外资持续流入成为一抹亮色。3日下午一开盘,北上资金突破100亿,其中沪股通净流入超过67亿。
“外资机构是中长期配置,从春节前开始外资整体都是在流入,不管A股在涨还是跌,都是流入。节后也还是延续,外资对中国经济中长期的信心一直是有的。我们说,外资是聪明资金,会引导国内大的机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金,会做类似组合的投资。”李湛认为,内外机构之间联动之后,会起到稳住短期冲击的作用。
关注资金链,疫情冲击企业需扶持
疫情对部分行业企业的冲击立竿见影,一季度业绩将作出显著反映。
据李湛测算,受冲击最大的电影、旅游、餐饮零售,三个行业一季度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万亿,接近2019年一季度GDP28万亿的4.5%~4.6%。
与此同时,这些行业企业的到期偿付压力也不小。2020年公司债、企业债、中票、短融到期规模比较大,总体5.26万亿元。李湛统计,陆运到期规模有1032亿,餐饮旅游有314亿,食品有311亿元,文化传媒有211亿。
“这些行业的现金流受到疫情的冲击是比较大的。如果这些行业里面的企业,正好一季度债券到期,正常来说,它的现金流是可以弥补利息甚至本金的支付的,但是资金链断裂,就会影响本息支付,导致违约。”他对记者表示,如果短期扶持不能及时到位,甚至可能会出现行业性的违约。
事实上,对于疫情冲击企业的偿债风险,央行等五部委下发的30条支持措施中都有提及。
其中第三条措施提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证监会也针对一季度公司债到期情况作了专门安排。一方面,对疫情防控期间到期的公司债券,发行人生产经营正常的,我会通过设立绿色通道等措施,支持发新还旧;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投资者对疫情防控期间到期的公司债券,通过与发行人达成展期安排、调整还本付息周期等方式,帮助发行人度过困难期。
李湛认为,上述措施中长期效果明显,但是短期可能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专项支持。
“企业短期就受到了冲击,一季度企业整个收入就没了,或者微乎其微了。不抽贷不断贷,是不去斩断资金链;但还需要’补’,一行两会之外,地方政府也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贴补和支持。在不仅不抽贷的情况下,还要给予更进一步的资金支持。”他具体提出三方建议。
第一,出台结构性专项支持措施。比如,地方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此前备用的纾困基金,也可以及时起用;比如,银行方面,给予临时性过桥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度过一季度资金链危机;再比如,投保基金成立专项基金,在一季度到二季度提供专门过桥支持。
第二,储备特殊债券品种。比如储备涉及“疫情债”,在极端情况下推出,来续个别受冲击较大行业的债券。
“债市与股市相比,有所特殊。如果一个行业债券违约引发抛售压力,一定会传导到高级别债券或其他行业,再进一步传染一定会影响金融债或利率债。”李湛认为,本息支付违约风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股权质押风险依然需要保持关注。证监会2日数据显示,当前场内股票质押融资余额0.88万亿元,较峰值时下降45%以上,绝大多数融资期限为1至3年,整体履约保障比例约213%。
“这一次市场的杠杆,比2015年肯定低很多。我们一直在降杠杆,持续进行了两三年的不规范资金的清理。不过,股权质押风险2019年虽有所缓解,但这个隐患一直在。”李湛提示,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企业,可能面临股票下跌造成的杠杆风险,与疫情冲击造成的偿债风险的双重叠加,需要格外关注。
编辑:周辰
来源:第一财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