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了解自己的脚型
如今,市面上许多跑鞋供应商都会将其所运用到的那些高科技吹得花花烂坠,似乎可以满足跑步时的一切需要,但事实上,再好的科技都不能弥补脚型不合适这一遗憾。
在判断自己的脚型前,我们需要做一个“湿脚测试”。测试过程很简单,把脚底沾水后踩在干燥的地面上,然后根据脚印的形状进行判断即可。
左侧为高足弓型:脚印外侧很窄,几乎中断,足弓内部空间很大。这种脚在落地时通常向内滚动缓冲不够,所以对冲击力的吸收减缓不明显。这种脚型的跑者应选择减震垫较厚的鞋。鞋底要软一些,以增加脚的活动范围。
中间为正常型:足弓高度正常,脚印中部有很大的弧度但不中断。在跑步时通常以脚跟外侧着地,然后向内侧滚动以减缓冲击力,最后过渡到全脚着地。这种脚型与体重正常的跑步者从运动力学上讲是高效率的,应选择鞋底硬度适中、减震垫较厚的鞋。
右侧为平足型:因足弓较低,所以脚印饱满,整个脚掌都会印在地上。平足的人在跑步时往往以脚跟外侧着地,然后过分地向内侧滚动,形成内翻。如果不加以矫正,很多过度磨损型的关节伤害都可能出现。平足型跑者应选择北邮特别加固的足弓部内垫的鞋,避免减震垫太厚,或鞋底太软的鞋。
问题二:了解自己的足内旋情况
足内旋,听起来有些深奥,不是吗?所谓足内旋,就是人在行走和跑步时,脚部着地时自然向内旋转的过程。
足内旋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不同的足内旋类型可能会增加某类伤病的概率,对我们的跑步生涯产生决定性影响。
如何测试观察自己的足内旋状况呢?很简单,找个人,在你跑步时对着你的小腿及脚部拍段视频就很明显了——
通过以上这组对比图,其实不难发现,足内翻与足外翻通常的临床表现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八字”与“外八字”。
左侧为足内翻:也就是内旋不足,此类跑者脚部肌肉较为僵硬,足弓无法为蹬地提供足够的张力,比普通跑者更依赖跑鞋的缓冲性能。
右侧为足外翻:也就是内旋过度,此类跑者跑步时,脚步的内侧边缘承受较大的压力,应更注重跑鞋的支撑性能。
问题三:如何挑选合适类型的跑鞋
减震型跑鞋(Cushioning):如果你为正常足,平日里没有明显的内外八字脚,脚踝没有严重扭伤过,且跑步时习惯前脚掌着地。那么,这种类型的跑鞋就足够提供给你舒适、有弹性的感觉了。
稳定型跑鞋(Stability):适用于那些需要一定的足弓支撑和脚跟矫正的跑者,比如轻微内/外八字脚,或习惯后脚掌着地,且跑量较大,需要对脚部给予一定的支撑保护。这类跑鞋一般较重。需要说明的是,市面上各品牌生产的跑鞋,多数属于减震或稳定这两类,跑者可以根据跑鞋重量、减震垫厚度进行区分。
控制型跑鞋(Motion Control):适用于内外八字比较严重或者经常崴伤脚踝,以及体重较重或全脚掌着地的跑者。它能提供比其他种类跑鞋更多的对足弓和脚跟的支撑和步姿矫正,从一定程度上防止意外受伤。
越野型跑鞋(Trail):外底的纹路比较夸张粗大,鞋底比较硬,上部材料一般防水泼,鞋带可以固定收纳到专门的槽里边。适合在路面情况复杂的野外使用。多石头、沙子、泥水,需要更结实和坚硬的鞋底,同时鞋表面有一定防水功能,另外,还要避免鞋带被树枝、草棍等挂到的危险。
比赛型跑鞋(Racing):重量特别轻,减震垫较薄,鞋底较软。这类跑鞋可以让跑者更快反应,但也更容易受伤。同时,其使用寿命也明显偏短。
当然,随着跑鞋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跑鞋既拥有减震性跑鞋的特征,又拥有越野型跑鞋的优点,会让选择困难的童鞋感到一点宽慰。
购鞋小贴士
购鞋宜在黄昏,因为午后脚部会膨胀,比早上的尺寸要大,并须预留一个手指节的空间。
试穿后可以蹲下检查鞋子的弯折性能是否良好。
试穿鞋子时,可以交替将体重转移至单足,检查鞋头内部是否有足够空间让足趾活动和伸展。
试穿跑鞋时,可以一只脚穿新鞋,一只脚穿老鞋,进行直观对比。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店内试跑,感受跑步鞋的避震性能是否足够。
须用特制鞋垫的人士应带同鞋垫去试穿和购买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