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于国内,海外不少马拉松赛简直贵到离谱,而纽约马拉松则是所有标准距离的城市马拉松里,最最最贵的。
去年的纽约马拉松,海外选手报名费达到347美元(约合人民币2288元),而中签率还不到三成。
除了“世界六大马拉松”的名号,纽约马到底凭什么让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前两天的中国马拉松年会上,作为特邀嘉宾的纽约马拉松活动及安全总监Kyle 马宏贇这样概括——“它擅长给别人创造愉悦的体验。”
今天,就让我们以纽约马拉松成功为例,看看牛X的赛事有什么不同吧!
为了避免拥挤,
起点设置了三条赛道
“因为人太多,起跑跑不开。”
除了南极洲的极限马拉松赛,这早已成为路跑界的世界难题。纽约马拉松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Kyle介绍,纽约马的起点分为三个部分,对应着三条不同的赛道,每一条都相当宽敞。根据此前的PB快慢,每条赛道上的选手分为四拨出发。成绩越好的,出发也就越早。
在起跑后10公里的位置,三条赛道开始交汇,而此时选手们早已跑开,人群拥挤的场面也就少了许多。
与大多数美国赛事一样,纽约马也有轮椅组、亲子组,但为了不影响全马比赛,这些组别会早一步先行出发。
想要热闹气氛?
别忘了愉悦所有观众
在Kyle长达70分钟的演讲中,最让小跑感到震撼的,其实是纽约马拉松对于现场观众的态度。
纽约马拉松有着全世界最厚的加油人群厚度,赛道旁的观众可以每列可以排上12个人。然而,Kyle却很坦率地承认,“我们都知道,连看两个小时马拉松其实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这与纽约马的历史渊源有关,更与其将观众也纳入比赛重要组成的办赛哲学有关。
早年,在纽约马拉松尚且默默无闻时,为了能让周边的居民同意封路,办赛者挨家挨户地劝说,并获得了一批社区意见领袖的支持。
时至如今,只要到比赛前,仍有不少社区意见领袖会自发地与当地居民沟通,鼓励他们给选手们加油。
为了让场边观众获得愉悦体验,赛事安排了140余支乐队的现场演出,并在人群密集处设置多块大屏幕;为了让电视观众保持兴趣,赛事事先挖掘了大量的跑者故事,穿插在直播过程中。
显然,跑步是一件参与性远高于观赏性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去想方设法让它变得更加好看。
比赛只有一天,
但盛大的狂欢早已开始
尽管纽约马拉松正赛只有一天,但组委会一整年中组织的跑步赛事却多达65场,贯穿于全年每个周末。
纽约马拉松的到来象征着一场跑步狂欢的开始。在比赛当周的周一,一场5英里的路跑赛率先拉开序幕,接踵而至的则是一系列跑步活动。在周五晚,当奥运会入场仪式般的开幕式举行,狂欢的氛围达到高潮。
赛前一天,一场由联合国总部出发,直至纽约马拉松正赛终点的5公里路跑赛为跑道做最后的预热,参与人数达1.2万。当天晚上,还会有5000余位选手共享晚餐,完全把比赛周视作一场大Party。
小跑觉得,这与美国人传统的派对文化有关,并不是说我们应该照搬这种模式,但这种将马拉松赛从竞技向社交、娱乐等纬度延伸的办赛哲学确实值得学习。
但在耍“花招”前,
先得把那些最基本的做好
参赛者的愉悦感因美妙的细节而来,但所有“花招”的奏效却有赖于同一个前提——纽约马拉松对于赛事组织、补给、治安、医疗等基础工作的扎实准备。
1.每英里(1.6公里)一个补水站,充足的能量饮料、补给品是每年标配
2.比赛当日,全城一万多名警察巡逻护航,这些警员大多都经历过大型马拉松赛事
3.每隔一英里以及五公里,都有计时点。赛事有专门的APP,方便亲朋好友随时跟踪查询选手进度。
4.赛道全程公设38个医疗点、1500位拥有心肺复苏技能执照的志愿者队伍。其中,三个医疗点拥有与全功能医院一样的配备与人力。
纽约马并非没有它的缺点,尤其考虑到它拥有5万人的庞大规模,难免会有让人不愉快的地方,但它在提升跑友参赛体验方面的努力与成就却的确值得国内赛事学习。
正如Kyle所总结的那样,“究竟怎样才能让人真正感到愉悦?做好一切他所需要的,然后再给他一些事先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