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2015北京国际长跑节如期举行,2万余名跑友参与。这本该是帝都路跑爱好者们的节日,却因为主办方的混乱组织而饱受诟病。
存包处取包效率低下、部分10公里选手未领到奖牌、余百位5公里选手抢跑、赛道补给不足,北京长跑节的这一地鸡毛,甚至让比赛当天的雾霾天气都成了被遗忘的配角。
微博网友@kissinger 摄
关于存取包,赛后的社交网络大致出现了两种声音:抱怨赛后取包效率低下的,以及庆幸赛前自己没存包的。
据微博网友@悠人宠反映,由于存包处没有按照号码分段存,导致选手取包时场面混乱,最后竟然是由部分参赛选手爬上车后分发。
根据小跑在社交媒体上的观察,多数选手取包耗时超过1小时,远超他们在赛道上奔跑的时间。
至于奖牌问题,则说法不一。
按照微博网友@奥森空间 的说法,该事故的起因为主办方错将部分10公里项目奖牌发给5公里选手,导致最终的奖牌数量不够。
而根据《新京报》的报道,这其实是因为主办方担心终点处人员过于密集,出于安全考虑做出了停发奖牌的决定。
孰是孰非,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难以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主办方对此难辞其咎,而其于赛后做出的补救也显得诚意不足。
主办方在赛后通过广播承诺,凡是在关门时间内完赛且交还计时芯片、没有领到奖牌的选手可凭号码布在本周二至周四9时至17时前往中国田协办公室领取。
这意味着,本选择趁着双休日运动健身的部分选手,必须得在工作日另行请假,才能拿到这块迟到的奖牌。
与此同时,在《新京报》的报道中还披露了另一个细节——按规定10公里比5公里项目早起跑25分钟,但部分5K选手却提前抢跑。由于5K项目不设计时芯片,不少选手质疑这有失公允。
对此,主办方的反应还算及时。由于赛段沿途有200余位裁判,对于提前起跑的5K选手都被要求按10K线路跑,否则不予录入成绩。然而,这种有违选手初衷的做法合理性有待商榷,更重要的是,为什么5K选手能提前起跑,却没有人对此有所回应。
其实,乱相频现的北京长跑节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的则是,在中国“路跑热”的大环境下,赛事组织水平提升速度与赛事数量提升速度的巨大差距。
路跑赛事的战线往往需要拖得很长,除了医疗、安保这些性命攸关的安全保障,还需要牵涉到补给、线路、指示牌、存取包,甚至完赛奖牌这一系列服务保障。
然而,专业的赛事公司有限,马拉松比赛的数量却在疯涨。在上马、厦马、北马等传统赛事服务理念愈发与国际顶级赛事并轨的情况下,国内部分赛事却依旧存在着如将冰糖雪梨作为赛道补给、计时芯片现场另行收费这类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而这些现象的解决,除了有赖于主办方服务意识的提升,更需要由专业的赛事公司统筹,将马拉松不同的赛事保障部分拆分,让最专业的人去做最专业的事。
正如本次北京长跑节后,主办方提出的反思,“将考虑今后请专业分拣公司负责存取包,并重新设计比赛线路。”
只是,但愿不是每一次的改变,都需要靠选手赛后的吐槽才能去完成。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