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浦东国际机场机坪褪去难耐的暑热,渐渐起了风。机场6号机坪,一架刚从大连飞回的A320飞机下,南航上海分公司飞机维修厂定检车间副主任王夏和同事们穿着工装和反光背心,带着各式检修工具,拿着检查卡,准备开工。这一晚,他们要为11架飞机做航后 “体检”,预计最早次日凌晨2点才能收工回家。
暑运旺季,南航每天在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起降110余架次航班,覆盖A320、A330、B737、B777和 B787等八种机型,航班频次增多,任务更复杂;夏季炎热,雷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多,准点率相对较低,“飞机医生”们白天顶着烈日,守在机体散发的约200℃灼人热浪里迎送飞机——检查、维修和放行;夜晚,则对飞机轮番深度检查和保养,确保在第二天出港早高峰到来前,把飞机调整到最佳状态。
雷击和鸟击是暑运防范重点
平日,王夏负责飞机定检。由于暑运,航线车间忙不过来,他们特来 “支援”做航后检查。他和搭档蒋智宝分别从A320的最前端雷达罩开始,向左侧绕,依次检查机身、发动机、大翼、左起落架、尾部安定面、升降舵和方向舵等;再绕到右侧,反向查到机头。南航要求航后机下检查至少30分钟,王夏的检查往往超过45分钟, “检查主要靠目视,我看得细;除了望,也会闻、问、切,跟机组交流询问飞机前段运行状况;与飞机 ‘亲密接触’,掌握每个部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两个2米多高的发动机前,王夏分别停留了约5分钟,谨慎拨动叶片,从根部到末梢一一查看是否损伤变形,并上前扇闻气味。 “夏季,航班起飞、降落时,发动机最易受鸟击。航后要看叶片和蒙皮完好程度,有没有鸟毛、血迹、残骸等,还要闻闻有没有腥味。万一影响到核心机、内涵道和压气机叶片,要做孔探 ‘验伤’和试车,甚至更换发动机。”最后,他蹲下来查看油液渗漏等情况。
在飞机尾部,王夏拿出强光手电凝神检视。 “这里有十来米高,晚上看不清,我会多花些时间。”他介绍,雷雨季节,飞机大翼和尾部尖端最易遭雷击, “去年暑运,雷击和鸟击情况比较多,有时一晚上就要处理2到3架。如果发现雷击点,后续检查大约要3至4小时——站在机场专用高空车上,地毯式检查机身。”
客舱检查巨细繁杂,但井然有序,除了机组报告的小故障,王夏按照检查单逐项签字确认。“航后检查,每个部位都是重点,没有轻重之分。”王夏说,一旦发现情况要第一时间和工程团队判断、排障。这架A320航后检查还算顺利,没发现异常。
上午被雨“煮”,下午被日“烤”
按照 A320的 “健康档案”,王夏和同事还要为机上饮用水系统做三个月一次的消毒处理。远机位没有地面空调车制冷,机舱似蒸笼,又闷又热。他们合力把消毒液打到约250升的飞机水箱,冲洗消毒后把水放净,再加了四遍清水冲洗,直到用专业试纸测试合格。
机舱狭小,他或蹲或跪,猫着腰费力地拧螺丝,满头大汗不断滴下,前胸后背的衣服不一会儿便湿透了。由于太闷热,他和同事中间下机乘凉,休息片刻后再登机继续。“晚上有风,还算好的;白天干活儿,外面要是36℃,机舱至少43℃以上,就跟桑拿房汗蒸一样。”王夏工作十年,前七年都是航线机务,在机坪迎送航班,自嘲 “什么天气都见过,夏天常常上午被雨淋,下午被日烤,先被 ‘煮透’、再被 ‘烤焦’”。
下班已是凌晨2点多。 “确保飞机无恙是我们的责任和任务,经过我检查的飞机,做到极致才会放心。”王夏说, “机务工作不分 ‘淡旺季’,一年到头都绷着根弦儿,精神高度集中,时刻准备 ‘战斗’。不把这几架飞机走一遍、查一遍,还真睡不好觉。”回到家,他还用飞机故障远程诊断系统,跟踪监测航班实时状态, “做机务的,很多人都有 ‘强迫症’。”
再提早20分钟通电查隐患,提升准点率
为提升航班准点率和旅客乘机体验,7月至9月暑运期间,南航机务人员都会在航前检查中再提早20分钟通电,打开空调,尽早搜集可能的故障信息,及时发现、处理。 “以前是出港前65分钟通电,现在提前85分钟开通,如果机体有故障可以打个提前量,为准点率争取时间。”南航上海分公司飞机维修厂党总支书记邹镭介绍。
暑运前,南航上海分公司维修厂未雨绸缪,已全面摸底检查所有执管飞机,针对夏季特征做保养,重点检查空调系统、发动机、气象雷达以及起落架、襟翼等关键部位油液渗漏和润滑等情况,并为每架飞机制定专门换季工卡,保证飞机处于最佳状态。
此外,维修厂还提前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储备充足航材,评估飞机维修工作;并成立专门旺季应急排障小组,上海及周边的飞机出现故障时,以最快速度安排人力物力维修。 “维修厂要求 ‘生产有准备,施工有程序,工作有标准’,技术人员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力把飞机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邹镭说,暑运时维修厂机关所有持机务相关资质人员到一线支援做辅助性工作,为航班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作者:李静
编辑:孔韬
责任编辑:钮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