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盘点2018年上半年的上海大事体,黄浦江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绝对算上一件。
人们在享受漫步滨江的同时不禁“得陇望蜀”:黄浦江上的大桥,也能向行人和自行车开放吗?
跨越45公里岸线的大桥有四座,由北向南依次是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徐浦大桥。它们既是公共空间贯通的重要节点,也是联结两岸的紧密纽带。
为圆上桥梦,上海市规划院两位年轻规划师梁英竹、邢星成立了一支“浦江上桥小分队”,想带着大家去上桥看一看。在她们的潜意识里:桥,就是可以让人通行的。
慢行回归时代,找不到让人上的大桥
上海市民曾与大桥有过一段“亲密时光”,这是一次如今想来都很酷的经历。
邢星讲述说,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卢浦大桥刚刚建成时,都设有独立的人行道和供游览的上下电梯;卢浦大桥的拱顶观光项目,当年也是一票难求。后来,管理部门考虑到安保等各种因素,大桥作为旅游观光的项目相继淡出。根据2011年颁布的《上海市道路禁止通行、限制通行规定》,黄浦江各隧道、大桥除松浦大桥外,禁止非机动车、行人通行。 如今,这些桥成为只属于机动车的高架闭环。
关于上桥的回忆和憧憬,引发了两位规划师的更多思考。根据梁英竹的判断,到2020年上海日均自行车越江总量将达到49万人次,而轮渡作为自行车越江的唯一通勤方式,到2020年只能承担每天16万人次的越江客流量。“这样算下来,每天至少有33万人次的越江需求是在既有规划下没有办法满足的。”
与此同时,她们也听到了一些关于上桥的不同看法。比如桥上车来车往,存在慢行的安全隐患;噪音大、横风强、尾气重,都会导致桥上的体验欠佳。但两位规划师相信,随着桥上慢空间的改善,会有更多人愿意上桥。
谈及大桥向行人、非机动车开放的难点,两位规划师初步总结有以下三点。
一个是历史层面。和其他历史相对悠久的城市相比,黄浦江真正的越江发展就集中在短短30年。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大开发,迅速推动了越江通道的大规模集中建设。而当时,这些项目优先满足机动车的出行需求,导致大桥在初始情况下对后续的慢行考虑存在一些不足。
而今天的上海,滨江逐渐变成可供人们休闲游憩、亲近江河的公共空间。于是,人们畅想中的越江体验,逐渐向兼顾慢行需求的多模式交通出行方式转变。因此我们的大桥也需要转型,承担新的使命,追随人类的脚步由“快”向“慢”。
第二个挑战来自工程技术层面。黄浦江江面宽500米,本身是一个适宜人慢行的距离。基于黄浦江的航运需求,大桥的通航净高达到46-48米,引桥长、桥面高,导致大桥与城市现有慢行设施衔接难度较大。
最后,则是绕不开的慢行开放运营管理。开放大桥的慢行系统的确会增加大桥管理成本和安全保障的难度,相比完全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上桥,一禁了之确实是比较稳妥的管理方式。
但随着城市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如果能在合理控制流量、安全引导和分类施策的情况下,使跑步者、观光者、漫步者以及通勤人员等不同人群,拥有多元化的活动须臾,未尝不是一个可行之策。
大桥慢行转型,松浦大桥将成黄浦江上首座“慢行桥”
曾几何时,纽约同样面临着越江发展的挑战。经过一系列的政策设计,著名的布鲁克林大桥每天会有1万名行人和3600辆自行车通过大桥。在成功上桥这件事上,能给上海带来一些启示。
纽约的东河跨度500米,通航要求40米以上——与黄浦江相仿。百年来,江上的大桥已然成为城市地标的一部分,也是市民日常漫步出行的重要通道。
从2007年开始,纽约政府就在推行一系列的慢行交通倡导政策。通过这些努力,纽约市民出行方式也逐渐在发生改变,也让纽约演变为慢行友好度比较高的城市。2016年,纽约市交通局推出了布鲁克林大桥非机动车道的改造计划,在现有设施上,硬生生挤出两条新的人行道。曼哈顿大桥在2016年也同样推出了匝道改建方案,与现有的城市慢行环境进行更好衔接。
在大桥慢行开放的管理运营层面,纽约采用公私合营、特色营销的方式。比如布鲁克林的自行车租赁项目,专门为观光游览者提供非常细致的骑行指引服务,每年的五大洲自行车挑战赛期间,大桥也成为每年比赛起点的地标。
梁英竹总结说,纽约东河的四座大桥,通过慢行倡导的策略,近十年来都实现了大桥骑行次数年均25%的增长速度。这样的慢行提升,影响着市民生活方式。“骑车去曼哈顿上班”,成为布鲁克林很多地产商的广告语。越来越多的白领选择骑车上下班,不仅节省高昂的停车费和过路过桥费,还能一举两得地锻炼身体。
然而,并不是每座大桥的慢行改变都来得那么容易。邢星举了纽约harbo ring计划的例子,这个民间慢行组织推进一项“51里环湾区慢行贯通计划”。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韦拉札诺大桥,这个小组经过历时六年的公众参与、多方推广,于去年推动当地的交通局推出了关于大桥慢行改造的总体规划。但目前,这样的议案还在进一步研究中。而在跨行政区的情况下,如何论证这类项目的必要性,形成足够的资金支持,是慢行改造项目所需要面临的共同挑战。
在大桥慢行转型上,上海郊区正予破冰。松浦大桥,这座黄浦江上的第一座大桥,将下层废弃已久的铁路桥面,改造成专门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的慢行专用道,明年改造完成。而去年7月开工新建的昆阳路越江大桥,从设计伊始,就把下层桥面设计成供行人和自行车专用的独立空间。
人口集聚,且对慢行需求更为集中的中心城,我们期待大桥也能进行这样的慢行转变。
作者:史博臻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徐晶卉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