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豪华邮轮同时靠泊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吴淞港邮轮公司供图)
3月31日是上海港所有邮轮实现“凭票登船”的日子。上海在全国率先推行邮轮船票制度,邮轮旅客需要凭票进港、凭票登船——过去,邮轮船票一直是个隐形物件,打包在包价旅游产品中。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友农说,吴淞港今年将持续强化长三角地区邮轮旅游配套服务,1月刚在杭州开通前往港口的直通车,接下来将在南京、苏州等多座城市布点。
据业内人士介绍,“凭票登船”这一动作在邮轮和旅游业界影响不小,邮轮公司、旅行社、码头、旅客等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将因之调整。邮轮票务制度改革发生在2018年,也许还将成为国内邮轮产业下一轮发展的先声:这个时间点正好处在业者所称的产业“换挡期”——今年是自2006年以来中国母港邮轮旅客数量第二次负增长,就上海来说,2018年邮轮市场总供应量为150万张船票,比去年减少9.1%。
“邮轮产业发展有点像开车,达到一定速度就要换挡,否则速度就上不去。”王友农在多个场合用到“换挡”这个比喻,“2011年是第一次转型换挡,今年是第二次转型换挡。”
2006年以来,中国母港邮轮旅客数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平均增幅达到66.5%。邮轮母港旅客突破50万人次用了八年,突破100万人次用了三年,从100万人次增长到200万人次只用了半年。13年间,只在2011年和2018年出现负增长,跌幅分别为15%和3.5%。
市场规模和产业利润遇到了增长瓶颈。过去一年,国内邮轮市场行情无疑热闹非凡,专为中国定制的喜悦号和盛世公主号首次来到中国母港,六星奢华邮轮银海邮轮、云顶集团旗下的星梦邮轮都前来试水。但另一方面,也有耕耘多年的邮轮告别中国母港,转到其他地区运营。王友农表示,他们的选择既有企业定位的考虑,也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上海港邮轮众多,但邮轮产品利润普遍不高。”
在3月底一场有市区多部门参与的邮轮公司座谈会上,多家邮轮企业表达了对低价竞争的担忧。他们谈到,当前中国市场邮轮公司的盈利水平低于全球市场,整个行业要更多关心发展质量。
“第二换挡期”面临的问题很明确:市场规模怎么扩增,行业品质怎么提升。王友农认为,中国邮轮市场规模远未达到整体饱和,欧美国家的邮轮旅客数量通常占总人口的2%到3%,美国每年邮轮游客约为1000万人次,“即便以国内中等收入人口为基数,我们的市场规模也不止目前的240万人次。”
拓宽邮轮市场渠道的一条重要路径也许就附着于船票制度改革。“受到我国特有的旅行社包船模式影响,邮轮船票打包在旅游产品内,只有涉外旅行社具备销售资质,船票销售渠道太窄。像美国有8万家旅行社可以销售邮轮船票,我们全国的涉外旅行社加起来也不过3700多家。”王友农说,国内邮轮产业的市场渗透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船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品质提升更是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出力。政府负有完善市场管理机制的职能,企业仍要悉心研究中国市场的脾性和喜好。“建议政府出台措施,鼓励邮轮企业开辟国际市场和内地市场,比如把144小时过境免签制度和邮轮产品开发结合,吸引更多国际游客;以长三角区域协同打通关键节点,做大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邮轮旅游目的地市场。”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