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经常碰见的室外停车位是啥样?这样?↑↑↑
还是这样?↓↓↓
如果套用时下流行的“海绵城市”理念,这些统统“不达标”。记者今天看到的海绵城市生态停车场是这样↓
看起来平平无奇,但绝对“有内涵”。上海市政总院研究院院长助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吕永鹏介绍,生态停车场主要由透水铺装、草皮、透水盲管组成。经过人工驯化的狗牙根铺成绿色厚毯,堪称全能——能耐阳、耐阴,也能耐旱、耐涝,完全实现了产品化定制。透水铺砖地面结构达5层,经过设计人员的周密计算叠加而成,足以保证小雨不积水。下雨时,一部分水进入透水铺装,渗入埋在铺装下的透水盲管,汇入排水沟;另一部分水被植物和土壤吸收,超标的雨水经由排水沟滋养附近的雨水花园。
生态停车场的所在地——临港家园服务站和绿化休闲广场,位于古棕路555弄。这里充斥着不少体现海绵城市理念的新做法、新应用,除了生态停车场,还有能抵抗盐碱与海风、拥有30年超长待机寿命的绿化屋面,水清岸秀的景观型人工表流湿地,豪饮不眨眼的透水地坪……让人由衷地感到,原来“海绵城市”近在眼前。周边的居民踊跃向来访者介绍:“这里是临港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
就在本周,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上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5年)》,标志着上海将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吕永鹏透露,本次规划将老城区与新城区一分为二来看待:“前者以问题为主要导向,后者则以目标为主要导向。”
▲总体思路与规划目标
根据规划,上海通过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绿地、水系等多系统进行海绵化改造。
近期建设区域由64个地块组成,面积为350平方公里的上海建成区。
到2030年,80%的上海建成区实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到2020年,200平方公里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0%以上。其中,集中成片绿化建造改造占40%,如浦江、嘉北、广富林、青西等郊野公园,三林、张家浜、高行、顾村公园等外环绿带等;中心城区雨水提标改造占15%,涵盖民星、定海、虹许,御桥、云台、华泾等地区;建成区黑臭河道治理、低影响海绵建设约40%,包括苏州河、黄浦江两岸改造建设、新城建设等;结合“五违四必”拆除整治的内容约为5%,如红旗村、南大、徐泾等;还有成片绿化建设区域约7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雨水提标改造区域约5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最快两年后,更多老百姓的家门口也能拥有和临港同款的生态停车场了。
▲主要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临港作为全国3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中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通过先行先试,相继完成公园与绿化、道路与广场、建筑与小区、河道水系、生态保护与土壤修复五大类海绵化改造,在80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包括7个示范区、15个项目包、100余项具体工程。目前为止,完工项目25个,在建项目36个。预计明年中旬项目将全部完工,为《上海临港试点区三年实施计划》画上圆满句号。
文:史博臻
图:史博臻、市政总院
编辑:王翔
责编: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