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吗?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吃的药是根据每个人的基因来配方的;我们的早餐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和营养需求来调配生产;工厂生产线可以按照工人希望的时间开工,无需担心下午3点没法去接孩子;生产车间里是机器告诉机器下一步做什么,而非中心控制台的技术员在操作……”
这段话出自一部介绍德国“工业4.0”发展历程的纪录片,解说词从一个侧面,形象解释了在智能工厂里,“按需生产”是如何被做到极致的。自从2013年汉诺威工业展上,德国向全世界第一次演示了智能工厂 (Smart Factory)的模拟生产过程之后,“工业4.0”就成了产业界和经济界的热门话题。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不管是“智能制造”还是“按需生产”,似乎都是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绝缘的抽象名词。不过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智能制造”其实已经一步步进入我们的生活。它可能隐身于任何一件你每天都会用到的物件中,从Mini汽车、WMF锅子,再到德龙咖啡机、雷朋太阳镜……甚至一枚西门子助听器。
是的,如果对一枚小小助听器的制造历程追根溯源,可以发现,流程中动用到的大部分技术和资源支持,都与“智能制造”这一前卫理念有关。某种程度上,一枚助听器“从无到有”的经历,完全有资格被写入商学院的“工业4.0”案例——
美国纽约,一家听力诊所里,听力学家瓦克正在对74岁的华裔男子阿龙 (化名) 做听力测试,并用西门子的iScan扫描仪对老人的耳道模型进行三维立体精确扫描。在商定了对应的型号、款式、颜色、价格之后,瓦克将所有数据输入电脑,确认一切准确无误之后,他按下发送键。此刻是纽约当地时间2018年2月4日下午4点不到。
北京时间2月5日上午5点,苏州工业园区苏桐路上的西万拓听力技术有限公司 (Sivantos),车间内的一台打印机打出了阿龙的订单信息。
几分钟后,这份订单出现在经验丰富的定制机设计师雪莉 (化名) 的电脑上。进入专用的设计软件,雪莉很快找到了与阿龙耳道数据匹配的元器件,并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助听器的几个细节部分进行了调整。这些调整,可以让初次使用、对助听器还有抵触心态的阿龙佩戴起来更舒服。
就在雪莉在电脑上对阿龙的助听器设计做微调的同时,一墙之隔的打印车间,四台来自德国的3D打印机中的一台进入备料程序。70分钟后,阿龙的助听器外壳将和另外49件来自世界各地、外观形状各不相同的订单一起成型“出炉”。
上午7点不到,这份两小时前发自纽约、由一串串数字和字母组合而成的订单,已经变身为一枚精致圆润的树脂外壳。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它将辗转于这幢大楼内的各个不同工位,在上午10点前,完成外壳打磨、标识、上色以及整机装配、抛光、检验、包装整个流程。然后,这款定制的助听器将于当天中午被送上一架飞往美国的货运包机。
在经历差不多12小时飞行后,当地时间2月5日中午12点左右,包裹到达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机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74岁的阿龙可以在当天傍晚前往瓦克的诊所,试戴他于24小时前完成预定、然后由1.25万公里外的苏州工厂制作完成的这款助听器了。
从纽约、到苏州、最后再回到纽约。人们在这枚助听器的24小时之旅当中,真切体验到了当今“智能制造”的强大力量: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智能软件、3D打印,“工业4.0”的印记随处可见。
从下单到佩戴上为自己定制的成品,阿龙的等待时间差不多只用了24个小时。仅仅是三年前,这一切还会被视为天方夜谭,但在“工业4.0”扑面而来的今天,对已经在西万拓工作了10年的雪莉来说,这不过是她和同事们每天面对的日常工作: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完成,然后用最快的速度送到用户的手上——2015年,前身为德国西门子听力集团的西万拓对原有的苏州工厂进行智能化升级,集团全球最大的亚洲定制机制造中心(AMC)落户于此,对应中国、北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南非以及东南亚各国用户的定制需求。在定制的全过程中,从前端的耳印模扫描、到助听器的外壳设计、再到外壳打印成型及装配,最后到在线测试,AMC 采用了听力领域最前沿的科技技术,并推出全天候生产模式,全年7×24×365无休运转,利用时差缩短生产周期,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工业4.0”这一概念最早源自德国。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制造流程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能化,从而实现快速、高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这一概念包含了生产过程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模式转变,从而形成按需制造、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在“工业4.0”概念中,智能工厂、智能生产被视为最关键的环节。其中,基础层的“智能工厂”,重点在于以物联网为基础重构生产系统及过程,从而实现整个生厂流程的每一环节、每项要素都能随时在线的目标。“智能生产”涉及整个制造过程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打印技术的应用等。
按照德国人工智能研究所首席执行沃夫冈·瓦尔斯特教授的说法,如果必须用一句话来解释“工业4.0”的话,那就是“工业4.0”意味着网络进入工厂大生产。“过去是以中心控制指挥系统,人每一分钟对机器发出指令。现在我们有了完全不同的生产结构,按照商品所附带的信息,由这些信息告诉机器需要什么样的生产过程,以制造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工业4.0’又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因为这是向符合个体化需求的大生产方式的转变。”瓦尔斯特表示。
“工业4.0”时代让互联网技术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实现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交织和融合。在这一大背景下,互联网、定制生产、3D打印等要素正在成为制造业实现长期、可靠竞争地位的重要途径。在西万拓,完成“智能制造”升级后的AMC,其生产效率在第一年就已实现了超过20%的提升,这就是一个证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