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汇的政务大厅里,已有智能机器人“扫脸识证”
买过房的市民都深有体会,在上海办理房办证,一直是项“浩大工程”——没有一两个月时间,根本办不下来,手续比较繁琐。有统计显示,在徐汇区买一套二手房,办理产证至少要经过5个环节,填写6张表单,跑6个窗口,历经41天才能拿到产证。对标全球营商环境排名第一的新西兰,存在不小差距,新西兰的财产登记环节仅2项,所需时间1天。结合“大调研大走访”,徐汇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梳理出了企业和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有针对性地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2月起,区规土局整合交易、登记、税务等业务,实现一窗受理,交易时间由原先的41天压缩至4个工作日,部分登记业务从7天办结压缩至当日办结。
今天下午,徐汇召开的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大会上,首次将相关委办局和多家企业代表请到一起,交流分享,让“需”与“供”更直接地对接。会议透露,包括《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专项行动在内,徐汇将推出10项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区内营商环境。
涉及企业注册许可,证照核发将全面提速,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新设企业和许可事项,做到“次日发照、时限减半”。市场监管领域全部28个行政审批备案事项100%网上预审,其中18个事项实现“网上办不见面”,10个事项做到“窗口办跑一次”。
针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部门多、环节多、要求多、时间长”等痛点,率先落地实施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实现“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同步审批”。
深入挖掘企业生产、贸易各领域痛点诉求,加强与海关、国检深度合作,推进自贸区“工单式核销、保税维修、保税展示”等政策复制试点,以清单式通关服务提升企业通关便利。
做实数据监管、协同监管和诚信监管,对企业全生命周期进行实时、直观地跟踪分析,提升智能化监管效能。
推进实施新一轮知识产权政策,减少申报环节,缩短办理时间,方便企业、科研院所和服务机构有效便捷地享受区域政策服务。
启动构筑人才高地和人才高峰专项行动,执行光启人才行动计划(2017-2020),建立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服务体系,完善产业类人才、科研人才等各类人才的评判机制。
推进区行政服务中心、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居民区服务站点的三级联动,将社会保障等161项业务纳入全区通办,确保民生服务事项100%“家门口”就近能办。
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识,建立覆盖全区的电子证照库。制定电子证照数据采集标准,推行群众办事相关证件、证照、证明等电子化,形成自然人和法人电子证照目录,实现“一次生成、多方复用”。建立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机制,避免重复提交材料和循环证明,实现“一库管理、互认共享”。
成立区政务大数据管理中心,深化六大市级基础库落地运用,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归集区级所有部门政务数据,整合构建政务大数据共享交换体系,让数据真正为企业群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加快实施“城市云脑”计划,建设城市管理物联感知网,打造感知敏捷、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神经元”系统。
责任编辑:钱蓓
图片:徐汇区政务中心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