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民办普通高校已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8%,民办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民办高校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认真谋划思政课建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提升理论素养,把道理“讲深”
要把思政课道理“讲深”,实际是回答好思政课要讲的道理“是什么”的问题。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魂育人,由此决定了思政课要讲的道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青年人全面成长发展规律等方面的道理。这些道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学科底蕴和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把道理讲深,更不可能讲透、讲活。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信仰坚定、学识渊博、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来讲。”民办高校由于受学校发展阶段所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普遍较为薄弱,理论研究的学术氛围与时间投入往往存在不足,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将道理“讲深”,首先就要在补足这些短板上下功夫。一要激发理论学习主动性。理论学习是思政课教师修炼内功的第一步,要原原本本、融会贯通、联系实际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功底,苦练看家本领,努力成为合格“经师”的同时注重在教学中不断提高理论阐释能力;二是要激活理论阐释的主体性。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讲授和阐释必须精准、深刻,既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思想特征和精神实质,不能蜻蜓点水,不做深入讲解;也不能任意解读,主观随意发挥;三是要强化理论教学的主导性。准确把握学情,坚持用学术讲政治的同时更要善于用故事讲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深浅结合,用更加契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语言实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才能真正实现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思政课之“深”。
**强化问题意识,把道理“讲透”
要把思政课道理“讲透”,重中之重是要充分揭示思政课道理背后的“为什么”。如果说讲深是为了帮助学生知其然的话,那么,讲透就是帮助学生知其所以然。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政课要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讲到学生心坎里去,就必须讲透这些道理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在精准把脉所讲授道理背后学生所关注的问题、道理本身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基础上,从问题出发开展教学,通过抽丝剥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实现水到渠成地把道理讲“透”的教学效果。当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问题意识不强的短板。一方面,在将教材语言有效转化为教学语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对学生所提出问题的解疑释惑能力不足,这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削弱了思政课讲道理的穿透力和说服力。因而,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把道理讲“透”,就要在补足问题意识不足的短板上下功夫。一要更加注重问题导向的理论研究。教师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规律,密切关注学科发展最新前沿动态,立足于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逐步形成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理论研究方向;二要更加注重问题导向的教学研究。教师要遵循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规律,不断发现、思考和总结在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针对“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形成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教学模式;三要更加注重问题导向的教学实践。教师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按照“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因材施教原则,对民办高校学生思想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时进行归纳分析,进而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要禁得起学生的“追问”,实现从“经师”向“人师”的转变,在引导学生感悟科学理论思想伟力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批判鉴别能力中,实现将思政课讲“透”的目标任务。
**创新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活”
要把思政课道理“讲活”,关键是要回答好思政课道理“怎么讲”的问题。实践证明,照本宣科的理论灌输会大大降低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把思政课的道理讲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激发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产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驱力。讲活能增强讲深、讲透的效果,但讲深、讲透又为讲活划定了边界。把思政课的道理讲活,是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保证教学的规范性、科学性、严谨性,坚守思政课的政治性、学理性、深刻性不动摇的前提下,讲活并无一定之规,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把民办高校的思政课讲活,须在确保课堂教学“理论含金量”的前提下,一要巧用方式方法。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巧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方法打造交互课堂、活力课堂、混合课堂等,实现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二要善用“大思政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通过“走出去”,积极挖掘地域性思政教育资源,开辟社会实践基地,把思政课教学与当地红色教育资源、理论教学资源结合起来,邀请专家现场教学,让历史成为教科书。通过“请进来”,把英雄模范、时代先锋、名人大家请进学校,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三是要活用各种资源。努力破除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瓶颈,通过构建同城资源平台等,充分发挥公、民办高校之间思政课建设的共建机制和协同机制,在扩大“学术朋友圈”的同时,助力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有效提升教学能力,努力打造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思政课之“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将民办高校“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的职责和使命,要在不断夯实理论底蕴,强化问题意识,创新教学方法的过程中,积极打造一批能“解渴”,有“共鸣”,有“回味”的高水平、有特色的思政“金课”,努力实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思政育人目标。
作者:游昀之(上海杉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祺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