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召开“上海教育类基金会枢纽组织建设模式研究”研讨发布会。会上发布了《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海市教育类基金会枢纽组织管理模式研究》报告。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课题组负责人王荣华指出,关于上海市教育类基金会高质量发展和枢纽组织建设问题,我们有一个长期思考、调研和探索的过程。特别是在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背景下,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战略,探讨包括公益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第三次分配”具有更加紧迫的意义。教育是最大的公益,上海教育类基金会这个行业如何更好发展,需要我们共同探讨。教育类基金会枢纽组织建设是一种有益设想,也是全行业的共同呼声。多年来,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力争做“头雁”,通过加强组织自身建设、品牌项目建设、服务能力建设来更多发挥枢纽功能,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认为,在上海迈向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教育始终是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经过30年引导、支持,上海教育类基金会无论从规模体量,还是专业服务上看,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一步,面对新的形势还要进一步探索枢纽组织建设,促进行业交流合作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指出,要加快共同富裕和收入分配改革,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这么多年做了大量工作,就是作为社会慈善组织积极发挥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值得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深入研究。
据介绍,本研究是理论和实践共促的过程。2018年,在正式获准立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课题后,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与上海社会科学院成立联合课题组,历时三年针对上海教育类基金会发展现状、普遍问题和解决路径,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深入的座谈调研,形成课题成果。以基金会、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组成的社会组织,构成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枢纽组织建设是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的重要探索,也是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制的生动实践,全市教育类基金会枢纽组织建设大有可为。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市教卫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原所长杨雄等专家围绕课题研究成果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陈韶旭
编辑:陈韶旭
责任编辑:杨逸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