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介绍
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是现代化普遍规律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现代化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有机结合、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器物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的有机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有机结合,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有机结合。这是对于中国现代化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深刻凝练,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思想财富。围绕上述中心思想,全书分十章渐次展开:第一章是全书的总论,概括了现代化一般理论与逻辑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现代化的思想脉络;第二、三、四、五章是按照时间线索,分别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之前、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以及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的发展演变和主要成果;第六、七、八、九章则是从若干重要的界面透析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的一些重要内容,包括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现代化与改革开放的关系、现代化的时空战略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问题;第十章是全书的结论,即对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进行总体评价与展望。
现代化作为世界潮流和全球性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而梦寐以求的美好向往,也是中国共产党跨越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一以贯之的思想信念。无论什么人站在什么立场,都应认识到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最大公约数,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认真对待的事情。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中,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折和重大的变化,包括1935年遵义会议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从事武装斗争转变为全国性的执政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心发生战略转移并确立新的政治路线,以及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然而,始终不渝、持之以恒的是对现代化的追求与梦想。尽管饱经风霜,历尽沧桑,但始终有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初心不改,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赴后继,百折不挠,谱写了人类历史上一段壮丽辉煌的现代化史诗。
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等方面深刻变化的综合性运动,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和各个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集中体现为“四个现代化”这一器物现代化的理论范式,改革开放后又进一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战略,并逐步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新目标。由此创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范式,包括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四个阶段现代化的“历时性”核心概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现代化的“共时性”核心概念,构成了人类现代化历史上独具特色的政治话语,影响了世界进程和格局。
如何站在人类现代化思想史的高度上审视和凝练这一百年现代化思想,是一个重大课题。本书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是现代化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是现代化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辩证统一,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社会现代化的辩证统一,是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辩证统一,是现代化的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的辩证统一,也是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辩证统一。以上六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其核心要义是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中国道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有机结合,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上是本书的基本结论。其中尤其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关系。首先,把握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现代化作为世界潮流和全球性运动,对近代以来的中国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本身就是世界现代化运动的一个产儿,审视其百年现代化思想,离不开对于现代化一般理论和逻辑的把握,因为现代化本身就是一个“匀质化”的过程。包括共产党人在内的中国仁人志士在鸦片战争后寻求救亡图存的现代化道路,最初也是瞄准西方先进国家进行追赶,是“学生”向“先生”学习的过程。考察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当然不能不考量社会主义属性和中国自身特性,但更加需要揭示其现代化的一般逻辑和意蕴。这也涉及中国现代化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是外生因素造成的,而且当初也是一个被迫向西方国家学习的过程。当然,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演进逐步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不自觉变为自觉,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其内生因素也随之增强。但这种内生因素是伴随外生因素产生的,即使在今天两者也不能截然分开,这就是为什么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互促进的原因所在。在这一过程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变得愈加错综复杂,并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张力当中实现辩证统一。
其次,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思想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所有思想的一个总称,当然也涵盖了现代化思想,或者说其现代化思想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说在逻辑上没有问题,但却不能反映现代化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总体思想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这三个本来并无必然关联的概念有机统一了起来。西方国家最早实现了现代化,但都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并且拒斥社会主义革命;而那些称为社会主义的国家,长期固守封闭僵化的体制,不仅不改革开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走的是反现代化道路;还有些发展中国家虽一度提出过类似“改革”或“开放”的政策,但并没有明确的现代化战略,更没有构成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部分。纵观世界的现代化历史,只有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率先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最后,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与现代化运动的关系。现代化进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建构,而是具体的社会行动和深刻的社会运动。与西方的现代化思想不同的是,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其现代化思想更多的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理论指引。与早发现代化国家基本上是一种自发的、不自觉的运动不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通常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的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求变过程,国家角色和政治领导通常极为重要,对现代化进程影响巨大。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这种强烈的“应然”而非“已然”的特质,一方面决定了其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巨大塑造作用,另一方面也预示着这种理论建构并不等于现代化的实际。如何把伟大构想转变为现实图景,需要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虽然中国共产党已经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理论框架,但毋庸讳言现代化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和谐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如何进一步体现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价值,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更多体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这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境下尤其如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呼唤着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思想能够不断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坚持真理,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规律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引前进的正确方向。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理论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胡伟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来源:文汇原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