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的基本国情,养老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近日,2021年养老产业及服务展览国际论坛在上海举办,来自国内各地国际相关组织、企业家、专家学者等百余人参加论坛,围绕“养老服务健康管理行业发展”、“国际智慧养老科技发展”、“长三角养老服务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等展开研讨。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郑惠强,上海市科协党组成员黄兴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秘书组组长、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曹炳良,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袁嘉蓉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郑惠强指出,日益加速的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庞大的养老市场,也给科技组织和团体带来广泛的参与空间;在人口老龄化时代的背景下,需要积极研究如何借助人工智能、5G等新兴科技力量,勾划智慧养老新前景,积极助推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沈开艳认为,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我们不仅要加强养老制度建设和相关研究,而且也需要学习国际养老产业方面经典的案例和先进经验。曹炳良强调,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核心不是总量问题,关键是结构问题,是养老照料服务问题。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一个引领、培育和发展的过程,通过正确解决问题和补短板,养老产业必将成为我国一个新型的替代性的支柱产业之一。
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左学金研究员指出,人口老龄化会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影响经济:劳动力的供给,投资率都会有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需求侧来看,一个是总需求下降,另外一个是部门需求的变化,未来社会保障可能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家庭需要在金融资产、房地产和人力资本三种资产中选择做好储备。在国家层面,应更加重视对人的投资,并将对人的投资纳入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
在需求和政策推动下,健康养老产业将成为新蓝海。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莉莉指出:需求变革将催生老龄产业市场供给端发力,健康管理市场、中医药产品与服务市场、康复护理服务市场、文化娱乐产业等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郝晓宁研究员认为,依托社区的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部分,长期护理保险将成为这一服务发展的把手与助推器。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副秘书长张家春指出,未来养老产业将成为类似于房地产业的新兴产业。
智慧养老是当前养老产业发展的前沿主题。大韩不动产学会会长权昊重、首尔VENTURE大学院教授金在泰、日本浦江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掛田健二等国际嘉宾在线参与了国际智慧养老科技发展主题论坛讨论。掛田健二会长分享了日本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现状,指出疫情推动了先进技术和大数据等在医疗和养老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在养老护理、电梯(适老化)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中日两国的业界可以有更多合作。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丰介绍了“互联网+医养”、“AI+医养”等新兴服务产业解决养老金供减需增和老年人口疾病结构转变挑战的思路和路径,提出中国未来的医养模式应秉持“科技赋能、利他至善”的理念,开发能兼顾可负担性、可及性和有效性的医养模式。
围绕长三角养老服务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主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室王红霞研究员指出,我国的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面临着乡村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进展迅速、养老模式单一和养老设施严重不足以及城乡养老资源差距巨大等众多问题。她呼吁参会学者和企业家们多加关注乡村老年居民的养老问题,为改善乡村地区最基层民生共同努力。上海城市经济学会高级经济师田汉雄则以上海为例,指出目前养老事业存在现有住宅缺乏适老化设计、多数子女与老人分居两地、大城市养老费用巨大等众多现实问题。他倡导政府和社会应当更多关注建筑适老性和集中性养老等现实问题。
本次论坛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上海市楼宇科技研究会养老专业委员会、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室承办。论坛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为庆祝建所65周年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作者:裴文乾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来源:文汇原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