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尤须做好统筹兼顾这篇大文章。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形成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统筹兼顾是我们党的科学方法论,是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重要经验。我们党不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统筹兼顾,在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非常时期更是如此。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提出要有统筹兼顾之谋;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磨砺统筹兼顾之谋。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统筹兼顾这篇大文章,胸怀战略全局,善于化危为机,聚力攻坚克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胸怀战略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新时代我们党坚持统筹兼顾,首先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致力于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目标,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切发展进步都围绕这一梦想和目标展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极大改变。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日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只有妥善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风险挑战,才能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既要登高望远,又要脚踏实地,通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同频共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就要在立足自身实际、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以宽广的国际视野思考世界大势,在中国和世界的密切互动中谋划发展,努力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妥善应对和及时化解外部风险挑战;在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上,把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和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统一起来运筹,把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和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联系起来谋划,把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和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协同起来应对,顺应世界格局演变方向和人类文明进步走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仅体现在对宏观战略层面的把握上,也体现在对具体问题的切入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再次表明,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中,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共同的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做好国内疫情防控工作,才有能力、有条件帮助世界其他国家抗击疫情;反过来,帮助世界其他国家遏制住疫情,也可以大大减轻“外防输入”的压力。我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是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是为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尽责。我国主动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防控经验,为众多国家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向有关国家派出医疗专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帮助。这充分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努力。
善于化危为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们既毫不动摇地做好疫情防控,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又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
做好疫情防控是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如果疫情不能得到有效防控,不能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会失去前提和基础,而且会失去意义与价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了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坚持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坚持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根弦决不能放松。
经济社会发展是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实现既定目标任务增加了困难。由于社会生产生活不能像以往一样正常运行,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疫情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受阻。面对困难和挑战,必须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以更大力度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这关系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关系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
坚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我国有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只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就会充分释放出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快形成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加快形成更有弹性、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随着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的逐步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将会不断增强。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例如,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可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在制度创新方面,可以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而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
聚力攻坚克难,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因此,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硬要求、硬任务。
以更大的担当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这两场硬仗都要打,而且都要赢。对疫情仍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到慎终如始、严密防范,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行百里者半九十。必须以更加坚韧的斗志推动脱贫攻坚从决定性成就向全面胜利挺进,一鼓作气实现各项目标任务。
把精准防控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精准扶贫不仅要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而且要精准到疫情影响下的村、户、人的变化。比如,疫情使一些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贫困劳动力就业数字发生了哪些变化?对贫困劳动力及其家庭的脱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此,不仅要有精确的统计数据,而且要关注一个个具体的扶贫对象,将其纳入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工作中。同样,精准防控要切实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疫情风险较高的地区仍然要重点搞好疫情防控,在此前提下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探索扶贫新路子、新方法;在没有疫情或疫情风险低的地区,则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把因疫情耽搁的扶贫工作尽快赶上来、做充分。
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虽然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不同,但价值指向高度一致,都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疫情防控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脱贫攻坚是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美好生活期待担在肩上。广大党员、干部只要心中时时装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时时装着困难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就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范家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