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这是千年前古人依据经验对于气象变化的提前感知。其核心思维:见微知著,未雨绸缪。
然而,当经济社会、城市形态发展到今天,讲求“精细化”“智慧之治”的当下,光有“未雨绸缪”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每座城市,都有其成长基因、结构肌理和代谢法则。
6340平方公里面积上,服务人口超过3000万,经济体量庞大,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此交汇流动,城市运行所涉要素更以千万记——这正是上海这座人民城市的生命体征,一个“开放而复杂的巨系统”,既蕴含着发展的增长极,也同样容易集聚风险点。正因此,“治理这样的城市需要更用心、更精细、更科学”。
从这个角度看,“全周期管理”恰是当下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上海,所追求的一种治理思维、治理要求和治理手势。
全周期管理,源于现代企业运营管理,如今,这一理念被引入城市治理领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城市基层治理所提出的新思想,为城市治理注入了新动力。
全周期管理,要求我们摒弃“只看结果,不管缘由;只重显性,忽略隐性;一叶障目,不见全局;只顾当下,不问将来”的僵化思维,既能往回看、往前看,也能跳出局部、纵览全局,更重要的是,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路径,因时因势动态调整应对举措,最终实现全程闭环。正如专家所述:能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总结,“让每一轮闭环都为‘下一次’而垫高地基”。
依托于近年探索,上海有着关乎“全周期”的良好意识和现实根基——数年前,部分试点区率先“拆围篱”,打通分散在各部门的治理信息和资源,通过网格强化协同处置,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管理效率大大提升;在人流车流最密集的南京西路商圈,通过构建跨街道、跨行政部门的数据治理平台,最早实现了城市部件的数字化生存,也绣出了干净整洁的街区环境。
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层面,根据情势变化的不同阶段,对策略做出适应性调整,一以贯之强调风险管理闭环;部分区在微信小程序开发“入境护航”应用模块,打通机场、留验点、街道、集中隔离点等各环节数据渠道,对于“入境护航”一件事实现了跨卫健、公安、街镇等多部门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不断跃级进阶的“两张网”从治理机制和治理平台方面,不断畅通治理通道和路径。
前不久召开的直接面向基层居村的万人大会,更是从治理资源上,强调资源下沉,确保社会治理细胞单元的活力。
当下正发力构建的5G、新基建等,也将从治理手段、工具着眼,加快为超大城市智脑赋能。
敬畏城市、尊重城市、善待城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治理方式和流程,形成更多合力,涵纳更多主体——全周期管理,将以绣花般功夫助力绘好“工笔画”,更为“大城善治”强基固本。
作者:顾一琼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