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有我,爱卫同行”。大疫之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让人居环境更干净、更卫生、更宜人,是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需要,是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任务。
历经千年,“卫生”的含义未有明显变化。“卫生”一词典出《庄子·庚桑楚》,晋代李颐在《庄子集解》中把“卫生”理解为“防卫其生,令合其道也”,唐代陆德明沿引李颐之义,都道出了“卫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保卫生命,维护身体健康”之本义。
始于1952年的爱国卫生运动,将卫生与爱国联系在一起:卫生是个人的事,关乎健康;卫生也是国家的事,关乎国运。这项伟大创举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传家宝。“除四害”、门前三包、种牛痘、吃“糖丸”、“五讲四美三热爱”、“厕所革命”、卫生城镇创建……68年来,爱国卫生运动伴随了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疾病灾害,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如今,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的“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对人们的卫生健康意识产生深远影响。“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掩口鼻”“推广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动物”……众志成城,心手相连,全社会编织起细密的防护网,营造了申城人人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的氛围,渡过了疫情防控的一个又一个难关。将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延续、固化为常态长效之举,将群防群控群治优势转化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健康行动,上海将实施《健康上海行动》,进一步推动爱国卫生进村居、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
坚持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加注重大卫生大健康观念培养,更加注重环境综合治理,更加注重全面社会健康管理,“升级版”的爱国卫生运动必将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在上海更加灿烂地绽放。
作者:杨逸淇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