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人们的慈善意识空前高涨,但同时人们也关心,这些捐出去的财物“用好了吗”“用对了吗”?所以说,依法监管、切实用好每一笔捐赠物资,才能最大程度地激活社会善意,不辜负每一份信任。
1斤茶叶、2箱方便面、2桶84消毒液、30元现金……日前,湖北黄冈市英山县一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捐赠明细公示,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点赞。在这份公示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六七位数的大额捐款和大批医疗物资,就连每一笔看似微不足道的捐赠都详细列出。
面对病毒肆虐的疫情,抗“疫”一线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短缺令人揪心,更激发出社会各界的爱心。连日来,从各行各业积极捐款捐物,小学生也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到留学生从海外背回口罩,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渠道为抗“疫”一线供应物资,让人们感受到了疫情面前的大爱与责任。
在疫情面前,人们的慈善意识空前高涨,但同时人们也关心,这些捐出去的财物用好了吗?用对了吗?所以说,精准用好每一笔财物,才能回应人们的期待,这也是对社会爱心的最大负责。从疫情初期曝出的几起物资捐赠事件来看,相关部门和地区慈善机构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在公开透明方面离群众满意度尚有差距。不久前,湖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对湖北省红十字会有关领导和干部在疫情防控期间接收和分配捐赠款物工作中存在的失职失责问题予以严肃问责。这也说明,只有把工作做得细一些、再细一些,实一些、再实一些,才能更好地回应诉求、提升公信力,让善意与爱心充分汇聚。
有人说,慈善捐赠就像“玻璃缸里的鱼”。对于地方政府部门和慈善机构而言,公开透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选项。一方面,要迅速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效能,认真把每一笔捐赠财物,按照捐赠方的意愿,及时落实到该用的地方去;另一方面,还要做到预算程序科学、分配环节公正、执行过程透明,随时准备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质询。
实现慈善捐赠公开透明,不能止于简单地晒账本、晒善款。更重要的是,要从捐赠财物的接收、分发到具体去向和用途,各个流程和环节都尽可能做到公开透明,让每一笔财物的使用都可追溯、可查询。令人欣慰的是,最近浙江、广东、安徽等地出台的省级疫情防控法规中均提出,让慈善捐赠公开透明,全程监督。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依法监管、切实用好每一笔捐赠物资,才能最大程度地激活社会善意,不辜负每一份信任。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施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