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快递上海分拨中心一片繁忙。本报记者 赵立荣摄
一场疫情就是一把尺子,丈量出各地政府的治理能力、为企业服务的诚意。当下,抗疫从“疫情防控”转向“防控+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其中复工复产是地方治理能力的又一次“大考”。
今天,除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外,全国鼓励复工的声音已经越来越高,但应该看到,复工的很多现实条件仍不具足。比如春运返程给防控带来潜在风险,外地员工如何迅速返程投入工作?一些疫情并不严重的地区,甚至为企业复工设置重重障碍。比如西南一个地级市的复工申请,竟然需要盖9个章。
关键时刻,如何让员工尽快返岗?“包邮”,浙江抢在一堆大城市前面——包巴士:17日,一辆辆载着云南镇雄务工人员的大巴驶入永康,永康市政府返岗直通车点对点接回首批工人;包高铁:杭州主动对接贵州和四川,16日、17日两天就拉回了两火车的外来务工人员;包飞机:16日,嘉善县企业154名员工的“返工包机”从四川广元飞抵萧山机场。不论哪种,都不需要务工人员掏一分钱。此外,湖州、宁波、绍兴、义乌等地都拿出真金白银招人,推出各种“暖企”举措。
在疫情仍然肆虐的时候,地方官员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官帽”是否安稳,而是如何在防控疫情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用手中的权力和资金,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
这就是担当!
自古作为看担当。担当绝不是说在嘴上的。治大国如烹小鲜。能担当者必须本领过硬,“有两把刷子”。在疫情防控中,浙江首创“五色疫情图”“健康码”。通过“五色图”对全省县域疫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为复工复产提供有效宏观引导。继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后,浙江又成为全国首个“健康码”全覆盖的省份。正是基于“健康码”的精密智控,开出全国首列复工专列,杭州也全面恢复城市公共交通。人员真正流动了,全面复工才有可能。
面对全国“统考”,浙江在防控与复工之间探索“智慧平衡”之路,给出了“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最新的答案,这对各地“考生”来说或许是个不小的压力,但更是奋勇争先的动力。
作者:晓彦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