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瓶颈,全面打造更优发展环境。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强调,始终以最高标准作为改进方向,以企业需求作为根本导向,以企业集聚度、活跃度、感受度作为衡量标准,在拉长长板、做强强项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补短板、强弱项。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招商引资拼的就是营商环境。从经济学的视角看,“营商环境”是由一系列社会制度构成的,影响企业活动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法律等要素,都涉及制度性交易成本。国际经验表明,高效、廉洁和包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三个基本环节。新加坡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在世界银行的排名始终名列前茅。新加坡政府一方面持续降低企业运行的制度性成本,构建安全、高效和稳定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持续提升基础创新要素供给能力,确保创新驱动效能。比如,为吸引全球贸易商与金融、法律、物流服务供应商,新加坡实施了极具竞争力的税率和税法。对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加坡政府成立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一站式中心,吸引了大量外国科技企业。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在确保投资者权益的前提下,简化金融科技市场准入标准与门槛。此外,新加坡对腐败现象持零容忍态度,制定了完备的法律法规、制度、行为规范。
对标先进,上海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做到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政府服务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企业就像候鸟,哪里的营商环境好,它就到哪里栖息,就在哪里生长。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去年1至9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实到外资分别增长40.2%、8.9%和13%。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数量约占全国一半。同时,上海民营企业提质增效成绩显著。这一切自然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最有发言权。如果说“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是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有的决心和魄力,那么“企业需求”就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导向。因此,政策举措在研究制定环节要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了解企业的需求,建立反映和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要把营商环境、投资促进、产业发展等统筹考虑、整体推进,围绕加强、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供一揽子制度供给,特别是针对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精准施策,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要利用好上海的开放优势,不断完善负面清单制度,尤其是在商业便利化、放开资本市场、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推出更有效的措施和解决方案。还要鼓励城市创新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使企业能在更宽松的条件下实现业务创新。
改革措施千万条,企业感受第一条。答好营商环境考卷,最根本的还是看市场主体的评价。坚持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以企业需求为根本导向,把环境营造好,才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才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作者:汤蕴懿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