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
划出明确的红线和底线,把问责深化细化制度化,合法合规、合情合理,切实防止“鞭打快牛”“多干多错”……十一届市委七次全会强调,“问责走样”必须纠正。这不但是对“问责”的正本清源,还为它注入了“负责”的新内涵。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依规治党、依法治国,问责是一个强有力抓手。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问责泛化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比如,“干事多出错多、不干事不出事”的逆向问责,“躺着中枪”的职能式问责,降温式、灭火式的问责,不容申辩的唯结果式问责,以问责数量衡量整治效果的凑数式问责等等,不仅挫伤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也有损问责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莫让乱花迷人眼。能否科学精准问责,表面上是工作能力的问题,实际上是思想作风问题。种种“变形走样”的问责背后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充分释放问责制度蕴含的力量,要敢于担当作为,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厘清责任边界,瞄准问责靶心,把该打的“板子”打下去,不枉不纵,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问责只是手段,负责才是目的。通过追究责任,约束不作为、整治乱作为,进而唤醒责任意识、激励担当精神,这才是问责的深层次价值。有人把问责比作一把戒尺,用好这把尺,既要讲政策、有刚性,也要讲艺术、有温度。有人把问责比作一把手术刀,用好这把刀,既要防止“腠理之疾”变成“骨髓之疾”,又要保证“病者”康复后能轻装上阵,撸起袖子加油干。完善问责制度和激励关怀机制,严管和厚爱结合,约束和激励统一,才能真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这既是对干部的真正负责,也是对事业的真诚担当。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尤其呼唤先锋队、冲锋人,呼唤敢啃硬骨头的先行者。精准问责,让广大干部心无旁骛谋发展,让干得出色、干出成绩的干部有舞台、有前途、有奔头,始终保持干部队伍的勇气锐气朝气,我们的事业将无往而不胜。
作者:晓彦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