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4·19”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新华社、求是网、人民网推出《发展网信事业,习近平这些话很重要》《习近平“4·19”重要讲话10点精髓》《习近平“4·19”讲话三周年:牢牢抓住重要历史机遇》等文章,重温讲话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三年间,我国网信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截至2018年,我国网民规模超过八亿人,互联网普及率59.6%。网络已成为广大群众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部分,两者的相关度几乎是每天每时,网络空间的正能量,已经完全与群众生活的美好感紧密相连。这样的态势对互联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质”的要求,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人民期待的。
“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网络信息化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在践行新发展理念过程中,用好互联网首先就要抓住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推进政府在民生服务领域的信息化。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上海正在推进的“一网通办”就是其中一项重大改革,它将实现从“以管理者为本位”向“以服务对象为本位”的转变,让老百姓的获得感一一落到实处。
总书记强调,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上网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所需,进而通过网络问计于民,这对现代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联合20家网络平台开展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截至两会开幕前,收到超过30万多条建言。足见老百姓对这一渠道的欢迎程度。
集合众智,汇聚众力。无论是“一网通办”还是“网络问政”,互联网既是了解群众、贴近群众的渠道,更应该成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研究网络反映的民生要求,在网上发现问题,在网下解决问题。
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八亿网民中超过五分之一年龄在20岁以下,不足10岁的网民约有2900万。互联网内容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所有人,尤其是“网生代”的精神面貌。政府、企业和所有人有责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刚刚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一季度查处网络涉黄涉非案件541起,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两微一端”等平台传播涉黄涉非信息的行为是重点打击对象。只有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等网络乱象得到有效整治,网络空间才能日渐清朗。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提高用符合网络消费习惯的内容和方法引导用户的能力。让正能量的网络信息滋养人心、滋养社会。
当下,我国信息化发展正在形成自己的优势,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已经步入人们的生活,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实现基础技术、非对称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把数量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质量优势,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王磊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