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数据治理”这个颇具新意的关键词,上海近期新发布了一份文件,在国内率先就公共数据该如何归集、共享、利用、保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和方案。它为大数据时代政府该如何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如何推进职能转变打开了思路。
这份文件就是《上海市加快推进数据治理 促进公共数据应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去年11月1日,《上海市公共数据和一网通办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两部文件合在一起,为上海政府部门管理公共数据、推进“一网通办”确立了框架。
数据历来存在。但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和存在方式却较以往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所谓大数据,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数据规模极大、数据维度繁多、数据流转极快、数据价值密度低。
如今,受益于物联网、移动通信、存储技术等的发展,许多领域、许多主体的数据第一次可以被采集、被存储、被分析。有研究认为,人类如今在20多个月里产生的数据,抵得上过去几百万年的总和。海量数据带来的挑战是:若能有效利用数据,把低价值的“数据碎片”整合起来,那么数据就有可能变成极具战略意义的资产。数据是必须治理的,治理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决定了它是金子还是沙子。
从去年为公共数据立法,到现在提出“数据治理”的理念和任务,上海这些创新举措表明,这座城市已经把数据资产的管理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同时政府决心扮演重要角色。
传统上,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治理对象,是由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构成的二元世界。但在许多科学家看来,现在,大数据本身正在逐渐造就一个不同于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的“第三空间”。从这个角度出发,在这片新诞生的“数据空间”,政府不该缺位,而且政府的治理结果也会传导至物理空间和人类社会。
目前,上海正在大力发展“一网通办”。从数据治理的角度来看,“一网通办”是公共数据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它不仅能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扩大其服务半径,而且还有可能引导、甚至创造出新的政府职能——正如许多人将数据视作一种能与石油、铁矿等相提并论的矿藏,未来,这种矿藏完全可以创造出大量财富和就业。而政府则需要把数据治理变成一种高质量的公共产品。“一网通办”平台很有可能会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数据治理还处在早期。但上海已经通过“一网通办”,为未来持续捕捉“大数据机遇”“打造大数据之都”奠定坚实基础。今年,上海将首次把原先散落在各部门的数据,实现物理汇聚,打造出全国最大的公共数据资源池;围绕这些数据的管理,上海已经组建了大数据中心这一全新的机构,并且,该中心还直接负责推进“一网通办”平台的建设。此外,对于公共数据,政府确立的各种共享和数据流动的规则,在有所为之外,也注重营造开放、有活力的生态,希望依靠市场力量,让数据为社会赋能。
作者:张懿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