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首批“养老顾问”上岗。这提醒我们,上海既是座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城市,又是座优雅地逐渐步入老龄化的城市。上海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近500万,每三个户籍人口中,就有1个老年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如今,建设国际老年友好城市又被列入“上海服务”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13个专项行动之一。
基础奠定,亟待更上层楼
“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在上海已经有一定基础。从老年友好城市硬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无障碍设施方面看,上海自2003年起实施《无障碍设施管理办法》,已经成为国家五部委评选出的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自2009年起黄浦等5个区开展了“老年友好城市”试点,静安区还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老年友好城市指标体系报告中五个案例之一。2013年形成“上海市老年宜居社区建设细则”,主要围绕社区为老服务,在全市40个街道试点,“十三五”期间将会推广到所有街镇。上海还有地方版的“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建设标准已经基本形成。
然而,从目前看,由住建委和市老龄委负责牵头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工作,由于负责的领域有限,实际开展的工作有局限,使得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基本围绕无障碍设施和社区为老服务方面在开展。况且,无障碍设施主要针对残疾人,缺乏适老性视角,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是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工作的复杂持续性、目标的高标准性和实施的精准性,都需要上海对现有的组织资源和指导、落实、监督资源进行整合,以使工作向全面和纵深推进。
指标引领,增加老年视角
指标体系具有引导功能,能够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提供内在驱动力。世界卫生组织老年友好城市核心指标由三大部分15个指标组成,即公平性指标;老年友好环境结果指标,包括无障碍实体环境和包容性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福利影响结果指标,即生活质量情况。此外,还有7个补充指标。
从国际上看,纽约是建设老年友好城市的典范。其老年友好城市建设行动始于2010年,以老年友好商业、老年友好学校、老年友好环境和社区为特色,涉及59个具体目标,并成立老年友好纽约建设委员会专职负责。在纽约“老年友好城市”官网上,列出了一份老年友好商业清单,包含市场、环境、设计、购物体验等内容。在老年友好学校建设中,纽约成立了由市议会议员、中学、大学或学院的校长、教授组成的工作组,允许老人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包括图书馆、电脑,并能参加学校的体育课、艺术课、讲座等等。在老年友好环境和社区建设中,纽约注重城市公共交通适老性,改造公共场所的电梯和自动扶梯,并对中心地区100座地铁车站进行适老化改造,还通过老龄专车服务、无障碍计程车服务以及老年及残障人士计程车福利计划。
对标世界卫生组织的指标体系,上海还应增加老年人视角,突出包容性社会环境指标建设,包括老年安全性、老年获得信息服务便利性等。
立足优势,构建上海特色
根据上海的基础和特色,结合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工作,笔者建议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实施老年友好教育计划。上海共有老年教育机构5000多个,10所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示范性老年大学。但目前只是自循环的小系统,要与更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打通。老年友好教育计划应该是开放的,能促进代际交流和终生学习的,并同时能增进年轻人对衰老这个自然过程的认识,从而推进爱老尊老敬老孝老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设计老年友好旅游和商业计划。上海的旅游资源吸引全世界的游客,其中不乏老年游客,因此旅游和商业一起将构成老年友好型服务品牌。在上海老年友好旅游和商业城市计划中,为老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商业和旅游场所设施是安全适老的、照明应该是亮堂而柔和的,员工对老人的服务应该是及时、体谅而友善的。
——建设适老性智慧城市。阻止与老年人沟通的一个最大的障碍是老年人的视力和听力。应注重消除老年人被排斥感,关注每个老年人信息的可及性,进行老年友好模式和设计。同时在目前推行的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增加适老性视角,有助于老年友好而便捷的智慧生活、老年友好而高端的智慧经济、老年友好而精细的智慧治理、老年友好而协同的智慧政务。
作者:胡苏云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