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上海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如果说,GDP超过3万亿元彰显了上海这座城市令人瞩目的经济体量,那么,如今这项“全国第一”则标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正在深度融合的发展内涵,映射出“追求更高质量的GDP”的坚定信念和巨大潜力。
其实,对上海而言,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第一是“冰山一角”。上海,她还是全球首个在城域范围内实现千兆光纤全覆盖的城市,是全国政府数据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是国内人工智能人才最集聚的城市……此外,上海近年来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指数稳居全国前五;处于信息化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占50%,高出全国近30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云计算覆盖率超过50%;多数国有企业采取“混合云”方式加快业务转型。展望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上海可望在2020年初步建成泛在、融合、智敏的智慧城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在部分领域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指出,数字化不仅能扩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整个社会转型发展。把握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步入黄金期,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2.9%。
高质量发展,是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上海的发展,“重在提升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项“全国第一”的背后不止有冷静的酷数据,更有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力。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不是“穿马甲”,而近乎于“六十岁的人、三十岁的心脏”的“换心”改造。
人们看到:上汽、蔚来“零事故零违章”的智能网联汽车正驶向未来;智能云科覆盖全国的智能机床网已拥有联网机床约1.1万台;上海三菱电梯数字化产品远程监视遍布全国的约6万台电梯运行状态,有效减少电梯事故……企业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使“上海服务”的辐射度不断增强,“上海制造”的美誉度日益彰显。
人们看到:蔓楼兰用3D扫描技术24小时内完成旗袍定制;炫酷的无人店铺开到了家门口;饿了,网上叫餐;看病就诊,可网上预约挂号;电动车可折叠,“健身教练”可戴在手腕上,课堂在“云”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但为人们提供了无数富有创意的产品,而且能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给人们更多的“获得感”。
一枝先报春消息,万紫千红次第开。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数字化丰富要素供给,以网络化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以智能化提升产出效能,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上海“发展的空间还很大”,明天会更美好。
作者:晓彦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