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9月10日)举行的2023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总干事彼得罗·巴拉巴斯基在大会报告中表示,对ITER这样探寻人类未来能源、极具技术挑战性的实验项目而言,全球大科学合作生态中的创新至关重要。
彼得罗介绍,ITER组织共有7个成员国,大家通过共同努力,以展示核聚变作为未来能源的潜力。组成ITER的设施中央是托卡马克实验堆,周围都是支持设施。这些组件从世界各地运抵法国进行组装,“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类科技工程,也充分说明了全球合作在创新中的重要性。”
ITER是全球性合作,合作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到全球人口一半,其工业能力占全球的80%。
ITER计划于1985年提出。当时,美苏是冷战对手,但在和平利用核能上达成了一个共同目标,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和突破。此后,欧洲、日本也加入了ITER,后来中国、印度等国家也加入进来。
其实,人类在百年前就已知道核聚变是太阳和恒星提供能量的过程,是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源泉,也使得生命成为可能,核聚变是基本能量来源。
但是,要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技术难度非常高,需要多国科学家的技术和工程合作。许多国家科学家已经在致力于研究,中国就有两个托卡马克研究装置,它们为全球的ITER技术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我去过合肥的核聚变研究中心参观,下次期待去成都参观HL-3的装置。”彼得罗说。
任何重大科技创新装置的发展,都需要管理创新,彼得罗认为,必须不断学习探索,才能最终在地球上实现核聚变稳定输出的目标。ITER所接受的捐助主要以实物形式提供,其中欧洲的捐助占到总费用的45%,其他成员各提供9%。这些组件必须非常精准,才能准确无误地组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要在设备接口管理、物流运输中,都要进行创新。”
在这方面,中国也为ITER作了很大贡献。彼得罗介绍,ITER装置的安装质量非常重要,中国核电企业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使得装置得以顺利安装。
彼得罗还提到,核聚变的实现在推进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创新已在推动其他方面的创新,例如被运用到医药、运输、激光焊接、地层钻探上等。
作者:许琦敏
摄影:邢千里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