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黄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微电子设计有限公司(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孵化基地)主办的“创业新征程 启航在黄浦”2023年“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南京路上的春申江大厦举行,述说着黄浦区推进科创回归中心城区的决心。
上海市科委牵头举办“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旨在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培育壮大科创发展新动能。黄浦区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经济总量多年位居中心城区首位,经济密度全国领先。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黄浦区积极把握科技回归都市中心城区的机遇,全力打造上海深化空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服务区和特色功能区。
一般来说,在上海,“科创”大多发生在非中心城区。科创在中心城区怎么做,还需进一步破题。上海市黄浦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刚在此次活动现场向上海科技表示:“科创既要有基础科研支撑和资本的加持,还要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种生态服务。服务资源密集的中心城区如何深度参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是黄浦区需要面对的课题。”
事实上,“科创回归中心城区”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发展趋势和先例,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国际化大城市里也都出现了科创企业密集“隐藏”在中心城区的现象。
比如伦敦东区科技城的硅环岛,在2007年前后因旧工业用地房价低廉、生活配套齐备、艺术氛围浓厚,且毗邻金融城以及伦敦大学等顶尖名校,吸引了新兴互联网企业在此扎根。“随着科技和市场、场景、人才和资本的进一步融合,在中国、尤其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会不会也出现同样的“硅巷”现象和趋势?为此黄浦区率先来提出了‘科创回归中心城区’的理念。”郑刚说。
科创回归中心城区,难点在高租金,黄浦区如何“破题”?郑刚表示,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去年7月,黄浦科创集团成立。集团与高校院所、专业服务机构、头部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等签署战略合作,并主动降低中心城区楼宇租金,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目前已吸引了一批脑科学、元宇宙、科技金融等新兴企业落户黄浦区。
2021年黄浦区科创服务业税收同比增长39.8%,增幅为区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首。去年11月、12月,黄浦区科创服务业税收迎来了66.7%与44.4%的增幅。
作为黄浦区科创企业上市的代表,今年1月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英方软件市场总监张洁向此次参加“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及团队进行经验分享,她说道:“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离不开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人才的引进和设备的更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建议初创企业在这块的投入不要吝啬,特别是每次的融资后,一定要偏重产品的创新研发。
据悉,英方软件于今年1月19日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被业界称为“中国数据复制第一股”。近年来,英方软件对研发的投入占年营收比重不断提升,维持在30%以上。
同时,张洁也谈道,相比大型企业,初创企业需要有门槛高、技术原创性高的产品确保竞争优势,“要注重建立技术壁垒和专利城池”。
在技术之外,销售渠道的畅通也十分重要,“科技型初创企业可以借助大企业的渠道优势,尽快将产品销售到终端。”张洁同时分享道,由于大企业对供应商的标准常常较为严格,因此与大企业的合作也能加速实现初创企业在管理层级上的跃迁。
大赛已于2月23日开启报名通道,为帮助企业更清晰的了解赛事情况和准备申报材料,顺利完成线上填报,微电子分赛点特邀请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基金项目管理部张韵就本年度创新资金申报要点、大赛的政策支持、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等实操细节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也针对往年参赛企业的痛点,向大家提出了许多建议。最后,互动环节,张韵一一解答了企业在大赛的申报及资料准备方面的疑问。
作为2023年“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的分赛点,上海微电子设计有限公司将集聚孵化器的资源,从赛前培训、赛中指导、赛后服务三大阶段,以专业服务和赛孵融合为特点,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的参赛指导,包括赛事培训、专业技术、科技金融、商业模式问诊等,全方位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项目申报和创新发展。
作者:沈湫莎
图片:除注明外为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