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即刻可以为企业提供1500亩生产用地”“生物医药研究生来金山可很快实现安居梦”“宝山为落地企业提供全要素全流程保障”……在今天举行的“张江研发+上海制造”首场推介会上,面对台下数十家张江生物医药企业,上海各区纷纷拿出实打实的政策,吸引企业落地生根。
为推动更多项目按照“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模式落地,促进高水平自主创新与高能级产业创新相互赋能,针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前期发展痛点,上海科创办在搭建推介平台的同时,发布空间载体、研发项目、扶持政策、沟通联络四张服务清单,助力张江研发企业与上海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无缝对接。
新药项目“拎包入住”,投产周期缩短至月
快,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一般新药的最佳市场发展期是一至三年,而生产厂房的建设周期约为两至五年。如果有现成的标准化厂房,企业只需简单装修,即可带着项目“拎包入住”,投产周期可缩短为几个月,这就能为企业赢得抢占市场的宝贵时间。
上海科创办专职副主任、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尧水介绍,今年上海科创办专门整理出了一份“空间载体清单”,让研发企业能够在上海各区迅速找到适合项目落地投产的土地与厂房。
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崔昳昤告诉记者,公司曾经以为浦东已经没有空间可以容纳生物医药制造项目,一次与政府部门的偶然沟通,才让他们的项目留在了上海,“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只有20分钟的车程,两者可以高效联动,加速创新成果落地”。
打开科创办整理的这份空间载体清单,浦东、临港、奉贤、闵行、奉贤、金山等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空间一目了然:占地面积、在建载体、招商面积、联系人电话一一在列,还贴心配上了地块示意图。
推介会上,奉贤区拿出的“1500亩即刻出让用地”成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条件。浦东新区也表示,未来三年将为生物医药项目提供3000亩产业空间、200万平方米物业空间。宝山则以“拿地即开”“土地管理并联服务100天”等创新举措积极承接来自张江的“研发溢出”。
300亿社会资本集体入场,注入产业“推进剂”
构筑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必须深度融合。
推介会上,不仅各区都亮出了重金投入的承诺,上海科创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通和毓承、红杉中国等8家社会资本联合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向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投入300亿元。
“社会资本相对短缺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又一痛点。”陈尧水表示,300亿元社会资本集体入场,无疑将为一批优秀生物医药研发项目的落地转化注入高能“推进剂”。
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认为,上海在生物医药领域产业底蕴、创新优势明显,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细分领域走在全国甚至世界前列,“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引领优势,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我们将根据项目精准发力,推动上海生物医药研发与制造在全球地位不断提升”。
服务清单一目了然,信息政策“一键直达”
首场推介会之后,不少企业代表已与各区政府工作人员互加微信,并开始期盼下一场推介会的到来。
和黄医药是“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首批受益者,如今已在上海建起多条产品管线。通过推介会,崔昳昤嗅到了不少未来机遇。在她看来,药物制造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擅长研发的不一定会生产。在政府牵线搭桥的推介会上,说不定就会遇到公司的潜在客户——这些成长中的新药研发团队或许会通过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将获批的新药委托和黄进行生产,快速而高质量地走完新药上市的“最后一公里”。
这就像在一片热带雨林中,大树小草藤蔓相互依存促进,从而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能级与韧性。陈尧水介绍,上海科创办将适时推出更多推介活动,为各方沟通需求、交流信息搭建平台。“在沟通联络清单中,我们将上海相关职能部门、处室的地址电话提供给企业,希望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一键直达;扶持政策清单则将散落在各部门的生物医药扶持政策有效集成起来,以便让企业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
作者:许琦敏
摄影: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