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聊聊未来。”在今天(11月7日)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最后一场活动“世界顶尖科学家科学圆桌π:科技共筑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体”上,与会科学家们放下令他们着迷的专业话题,聊起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美好的未来,以及为此要做哪些“难而正确的事”。
无论从哪个角度切入,必需要做的事情都可以列出一张长长的清单。最终,顶尖头脑们聚焦到了三个问题上:让科学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科学。
把科学交还到科学家手中
科学家对于“纯粹的科学”有着一种近乎信仰的执着。科学奖项的“马太效应”、商业科学期刊“有毒的影响因子”,以及对基础研究的忽视,都让与会科学家忍不住发出“把科学交还到科学家手中”的呼吁。
今年首度颁发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旨在发现那些“科研领域的遗珠”。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副主席、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希望顶科协奖能拓宽人们对于“伟大发现”的视野。“在获得诺奖前,这些科学家已经无数大奖加身,它们就好像‘诺奖催化剂’。”但在诺奖未曾覆盖到的领域,同样富有才华、具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往往会被忽视。顶科协奖就是希望让那些做出“真正科学发现”的同行,得到国际层面的“真正认可”。
提到“真正的科学发现”,刚刚获得首届顶科协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的德国科学家迪尔克·格尔利希认为,人类应以一种谦卑的态度来对待大自然,“真正的科学发现很难被定义,更难以去分类。对于一项研究,不应该太看重它的实际影响力,从而忽视了很多未被我们发现的部分,实际上那些地方可能蕴藏着更大的价值”。
实际上,商业科学期刊对于论文“引流效应”的看重,已经引发了科学界的质疑和不满。“科学界为何要把遴选权交给商业期刊?”兰迪·谢克曼说,他的一位同行朋友曾请他帮忙向《自然》杂志推荐自己的论文,尽管无论发表在什么杂志上,都无损成果本身的优秀,但如果期刊本身影响因子不够高,那会导致他很难评上教授。
“我觉得这种环境是有毒的,必须要挣脱它。”谢克曼说,顶科协创办的系列期刊就是希望对此“纠偏”,把科学遴选权交回到科学家手中,“目前的学术发表仍以西方为主导,亚洲和中国在这方面有着更多潜力和发挥空间”。
与摇滚乐队一起科普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科学家对于“外行看热闹”相当期盼。与会科学家认为,公众对于科学的认知在下降,顶科协应该在未来承担起更多责任,将科学更好地推向大众。
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梅-布莱特·莫索尔就津津乐道地回忆起她与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库尔特·维特里希一起在挪威和瑞士参加科普活动的情景:现场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在摇滚乐队的背景音乐下,他们做了科普演讲——这些年轻人最初想听摇滚乐,顺便听了科学讲座,“主办方真应该把视频放到网上,让更多人看到”。
谢克曼颇感遗憾地说,科学家一般总是彼此交流,但很少与大众交流。其实,与公众对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让普通人明白所有科学都很重要,需要将高深的内容变得简单易懂。”中科院院士高福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高翔补充道:“还要让人们觉得科学有趣,并不无聊,最好为之感到兴奋。”
然而,大多数科学家都体会到了“科普的苦恼”,毕竟,并非人人具备将深奥科学内容“解码”转述给大众的能力。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合作,与大众媒体合作、与艺术家合作。
“我们需要培养像卡尔·萨根这样的科普创作者,向公众传递科学的热情。”梅·莫索尔说,通过接受采访、参加科普节目,“他们把我在科学上做了些什么,写成了全世界孩子都能理解的语言,还配上了漂亮的图画”。
“应该让更多孩子了解科学家的故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董佳家表示,科普的意义在于鼓励好奇心,让科学家成为孩子心中的英雄,“要让他们明白,得100分都不如有好奇心”。
关注“科研中的失败”
顶尖科学家的影响力如何体现?最首要的就是要激励年轻人投身到科研中来。
不少诺奖得主觉得,历届顶科论坛“最带感”的环节就是与青年科学家以及博士后、博士生一起讨论。库尔特·维特里希认为,这些环节让顶尖科学家们受到很大启发,“一个开放的中国,可以为世界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年轻科学家。WLA应与青年科学家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谢克曼也提议,明年的论坛可让年轻科学家来组织一些分论坛,“或许他们会带来我们极少涉猎关注的新领域”。
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年轻教授吴鹏建议,论坛可以关注“科研中的失败”话题——如何从失败走向成功,如何反思失败,或许是年轻科学家更需要学习的。
对此,格尔利希深表认同。在他看来,虽然很多重大科学发现看上去很像“机缘巧合”,但这些巧合总是给到“有准备的人”,这就要求年轻科学家始终“有慧眼去发现这些机会”——失败的实验往往暗示了某些尚不为人所知的科学秘密。
此外,鼓励年轻人进行团队合作也十分重要。为此,格尔利希在获得顶科协奖后,在推特上发了一段视频,向课题组的每位成员致谢,并一一介绍了他们的贡献。
作者:许琦敏
图片: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