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集成,应用于改善城市生活的服务;为探月宇航员设计一款灵活的“蜘蛛侠”移动实验室;发挥创意同场竞技,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工程少年旱地冰壶机器人大赛……今天,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联合主办,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徐汇中学共同承办的第十八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在云端颁奖,同时第十九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正式启动。组委会特别设计制作了“优秀作品云展播”精选呈现优秀作品,此外,部分优秀项目还在“云颁奖”现场进行展示。
大赛鼓励天马行空的创意“脑洞”,坚持立德树人,在活动中激发青少年对工程技术的兴趣,同时渗透劳动意识,培养工匠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活动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升能融合不同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与技术来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面向未来,工程设计师显身手
未来科技如何帮助城市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第十八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的建筑工程师项目主题为共创全球科创中心社区,请学生作为上海未来的设计师,思考将人工智能等高科技运用在改善人类未来都市生活中,并在“生态可持续、碳中和、未来交通、IOT(物联网)”等命题上展示上海国际性引领地位。
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学校初中部的张伊诺同学提出“轻量化碳中和城市”的构想。以虹桥商务区为设计基础,张伊诺通过改善现有城市结构,在较小的区域内容纳相对全面的城市功能,结合科技手段,建立全新的碳中和绿色城区。此外,她还结合上海2035“15分钟生活圈”来精简和优化城市布局,以分布式发电和高植被覆盖为设计特点,构想了全新的未来城市。
我国或将在2030年前后进行载人登月并建立月球基地,第十八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航天工程师项目在延续上届登月软着陆机构设计赛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能在月球表面行进、勘探、通讯、试验等一体的月面可移动实验室,为人类在月球基地正常生活和开展各项科研活动提供保障。
上海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杨杰瑞同学设计了一个既有趣又实用的月面可移动实验室——“月球‘蜘蛛侠’”。通过借鉴动物仿生学,将蜘蛛爬行的形态创新地运用到了他所设计的月面可移动实验室中,从而便于它在崎岖的月面行进。实验室主体设计成不同区域,为宇航员提供工作和基本生活的空间。无人实验室——“蜘蛛宝宝”在需要时可以从主体实验室中释放出来,帮助宇航员进行较为危险的外部勘探工作。
“数智”时代,着手解决真实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进华中学曹煜祺和队友,为改善身边道路的交通压力寻找解决方案。他们调研身边熟悉的路口附近交通情况,同时也考虑到如消防车、急救车等特种车辆参与的交通场景,设计智能交通灯管理系统。他们在该系统中植入“贪婪算法”,使之能根据路口交通实时情况动态调整交通灯时长,以达到提高通行效率的目的。
数字化时代如何让孩子们对“钱”有更真切的认知?第十八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工业设计师项目以“智能零钱盒”为主题,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设置任务,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智能手段+产品设计打造一个个性化的智能零钱盒,在宣传勤俭节约的同时让存钱变得更有趣味和动力。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马欣予设计了一款采用戈德堡机械装置的零钱分拣结构,一系列精巧的连锁装置与特别的光影设计,将“存钱”的过程精妙演绎“滴水成海积少成多”理念。激发孩子们好奇心和满足感,潜移默化地让他们领悟到“钱财来之不易,要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数字升级,线上线下活力竞赛
第十八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设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航天工程师、工业设计师六大板块8项竞赛项目,吸引了全市五万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响应。经过区级选拔推荐,共有来自16个区908支参赛队1608名学生入围市级决赛。
第十九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设结构工程师、建筑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航天设计师、工业设计师等六大板块,坚持面向未来关注科技发展,同时强调工程师思维的培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解决现实问题的创新思考与实践探究能力。大赛启动后,将于11月进行市级终评。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新冠疫情,组委会总结疫情防控新常态科技活动经验,探索数字化升级,打破物理现实的时空限制,也为科技教育服务质量提升、科创竞赛公平保障赋能。
创新能力应置于交叉学科和丰富的社会资源中培养,大赛也体现了全员育人的理念。自第十四届起,活动得到ASML阿斯麦(中国)公司的鼎力支持,从赛事赞助、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培养和储备未来工程人才。
作者:沈湫莎
图片: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