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特征之一,就是全球科技要素能在这里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在今天开幕的2022浦江创新论坛上,一个吸引科技创新“八方来客”和技术服务“四海宾朋”成果的“科技淘宝平台”——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InnoMatch)宣布启动。
平台主要解决困扰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要素整合配置难、信息孤岛效应、技术经理人职业化发展天花板低和供需对接效率不高四大难题,以数字科技打造起一个综合技术、人才、服务、资本融合匹配的创新生态圈,以强化产业需求导向、市场导向,提升科技成果对接产业和资本要素的效率。
又快又准,试运营两月意向签约金额近3亿元
两年前,全球技术转移大会在上海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共发布和展示技术需求超过10000余项,实现现场对接2000余次。何不利用数字手段做一个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2021年,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开始规划,今年6月1日平台上线试运营。
江苏某新材料公司试用后的感受是快——通过秒级筛选、分类查找功能,他们很快就找到江苏某大学教授拥有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在平台的支持下,双方经过数次对接,达成合作事宜。合同金额 15.5 万元,采取委托开发 的合作模式,目前已完成工艺设计。
不久前,上海某半导体公司想要收购一项专利,此前这类需求通常需要找专业公司,费用不菲,如果走招标这条路,审批周期太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该公司找到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结果很快就有对应解决方发起了匹配对接。目前该公司已经在线下签订资产收购确认协议。
据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介绍,运营2个多月来,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已展现出强劲的资源配置实力:完成产业图谱16个,储备技术关键词1300万,联通全球50多个国家400多万科技型企业,148万中国科技企业评级,发布企业需求成果超过2000项。目前平台上的企业科技创新意向投入达37.89亿元,已促成跨区域合作70项,意向签约金额近3亿元。
数字赋能,“四网合一”匹配全球资源
在浦江创新论坛现场,不少嘉宾现场体验了一把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的实力。
平台具备一键发布、智能匹配和高效社交三大特点。具体来说,通过“天网”——科创资源数字化,形成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地网”——网罗各地科创资源,打造强执行力的线下拓展团队;“生态网”——汇聚全链条合作伙伴,横向补全服务链条,实现合作共赢;“产业网”——聚焦科创资源产业化,产业纵深服务,培育专业化服务。
之所以如此快速便捷,是因为平台背后强大的创新资源网络。据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已汇集了31个国内技术转移分中心、长三角260余家服务机构和海外206个技术转移渠道为平台源源不断注入“资源”,将技术转移领域的要素数字化、过程数字化和产品数字化,如将创新挑战赛、成果直通车全面融入平台,有效推动了智能化的成果需求匹配、解决方案生成工具在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领域的使用。
前两年在全球技术转移大会上尝到“甜头”的上海百强企业宝武集团干脆在对接平台上开了个社区,专门用来发布需求,他们期望借助数字赋能为科技成果转化“提速”。
跃迁3.0时代,人人都是技术经理人
如果说技术转移1.0时代是从成果端出发找市场,2.0时代是从需求端出发找成果,那么对接平台的出现意味着技术转移3.0时代的到来,其标志是重视“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因此,平台开发就融入了知乎、贝壳网、猎聘网、闲鱼等新数字经济的运营模式,以技术经理人为引线,串起技术、产业、人才、资本等要素。
目前看来效果不错,试运营两个月来,平台已上线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现代农业、汽车工业、可再生能源、航空航天9大行业社区,汇聚在线技术经理人逾3500人,使高校、研究院所、大企业、创新园区等垂直领域人才构建起社交“朋友圈”。
邹叔君表示,借助平台,人人都可以是技术经理人,人人都可以从平台中获益。在人才的加持下,平台力争通过2-3年持续建设,以“线上+线下”“国际+长三角”“技术交易+产业落地”“展会+服务”集成模式,实现“技术供需匹配”、“人才供需匹配”、“服务供需匹配”、“资本供需匹配”等基本功能,汇集以上海和长三角为核心的需求超过万项,全球主要国家创新成果、技术团队等入库量100多万项,打造10个以上行业骨干企业专属的开放创新社区,需求解决率60%以上,力争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技术交易枢纽性平台。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