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研究院杨立勇,今天我来推介一种可以吃的油菜,去年它刚拿到国家品种认证。”枫泾科创小镇日前举行了一场上海粮油作物种业科技成果路演,11位专家携产品或技术上台演讲,吸引了来自长三角的农业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和风投基金前来挑选。
“农创路演”是这几年在上海农业创投领域兴起的一种推介活动,它直接对接了供需双方,农产品从实验室走上餐桌进入“快车道”。一番举牌、洽谈和对接后,最终六个品种完成签约,成交金额超过4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签订的所有合同中,除向受让公司收取成果转让费用外,还约定了后期一定比例的种子销售提成,这是农业科技成果转让工作的首次探索,意味着科技成果转化不再是“一锤子买卖”,品种的市场接受度越高,科研人员获得的收益也越高。
“农创路演”让供需双方“面对面”
杨立勇已经多次走上路演台,这一次他带来了双低油菜“沪油杂19号”和彩色油菜“沪白1号”。前者具有稳产、高产及大幅减少人工成本的特点,后者的绿菜薹中蛋白质含量超过25%,维生素C含量与柑橘相当。
介绍完毕,台下就纷纷亮起了号码牌,这意味着对产品感兴趣。接下来,举牌者就可以与研发团队直接对接,一场农产品的科技成果转化就如此迅速地启动了。
“我们早就对‘沪白一号’感兴趣了。”农科种子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过去几年,这种花色如雪的油菜就成了各地“赏花经济”中“主力花旦”,当得知它不仅能观赏,还有超高的食用价值后,一个想法在这位负责人脑海中成型——何不仿效草莓采摘游,在观赏之余为油菜花打造出新的附加值呢?
与“沪白1号”不同,江苏省大华种业是直奔优势杂交粳稻新品种“申优R1”而来,这个由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研究员牛付安团队研发的新品种已经在他们公司试种了好几轮,表现出吃口好、抗倒伏能力强等特点。这一次对接,他们很有信心将此新品种“收入囊中”。
源头创新让成果转化源源不断
多年来,农科领域一直存在两难问题:一方面大量的农科成果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投资者苦于没有好项目和合适的机会。2015年底,位于金山区的枫泾小镇抓住“痛点”,开出上海市首场农创项目路演,为农业供需双方对接资本、政策、技术、服务等,激活农创产业的活力。不久后,这里就成了“长三角农创路演中心”,定期举办农创专场路演活动。
产业化路径通畅了,科研人员的研发动力更足了。杨立勇表示,近三年来通过“路演中心”,作物所平均每年完成成果转化六项,转化效率比之前“提速”近一倍。
市农科院院长蔡友铭感慨这些年育成品种的转化率明显提高,比如育成了上海首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粳稻品种“申优26”,由隆平高科进行产业化开发;首届国家优质粳稻食味品鉴金奖品种“沪软1212”,由大华种业、中垦种业开发;健康功能特色品种“优糖稻3号”由上海新成食品进行产业化开发……
“还有一些品种都还没有审定,已经得到全国乃至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认可。”蔡友铭说。为进一步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育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新品种,市农科还成立了沪上农科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着眼种源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品种转化率。
“提成模式”鼓励科研人员做“大项目”
100万转让费用加提成,是此次路演中玉米新品种“申科甜811”的成果转化金额,该品种去年通过了上海市品种审定,目前正参加国家北方统一区域试验及国家东南区域试验。
市农科院作物所玉米中心副研究员王慧表示,该品种市场用途多、适应性广,具有成为全国大品种的潜力。采用成交价加提成的方式,是为了成果转化双方一起开展服务,一起共同承担风险,一起做大品种的市场。
“提成模式鼓励科研人员把品种做大做强。”市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白建江说。此次他的团队研发的“沪稻香软34”被光明种业有限公司相中,获得了60万+提成的转化金额。白建江说,光明种业目标明年将该品种种植面积扩大到20万亩,以此计算,科研人员一年的提成费用将达60万元,极大提高了他们做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作者:沈湫莎
摄影:除注明外为沈湫莎摄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