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卡车司机,码头需要7*24小时工作?昨天,上海人工智能企业西井科技发布全球首款跨场景无人驾驶重载移动平台Qomolo ONE。
在现场观众的见证下,起先以无人物流货车形态登场的Qomolo ONE,仅用6分钟,便组合成一辆总长14米的无人驾驶大巴。除此之外,根据客户需求,该平台还能“变装”成各种车辆。
去除驾驶室,无人驾驶平台化身“变形金刚”
三年前,西井科技发布的无人驾驶重型集卡,就大胆地采用了“去除驾驶室”的设计。这次推出新品同样延续了企业一贯的“无驾驶室”设计理念,以模块化设计,带来具有可互换性和可拓展性的底盘平台,实现了用户场景自定义,一个无人驾驶平台提供多种用途,以创新彻底突破场景限制。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Qomolo ONE如同变形金刚一样,加载不同的功能模块,就能变成不同功能的汽车。在现场记者已经看到特种消防、矿石运输、移动办公室等多种不同模块。
“变装”后的载客汽车。沈湫莎摄
“经过三年的迭代,目前市场对无驾驶室的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度已经比过去有了很大程度地提高。”西井科技无人驾驶合伙人孙作雷博士介绍,产品在设计之初,就瞄准了载货及载人双重需求,通过整车上载车厢快速滑板式换装,带来更灵活的适配方案,实现模块化可升级。
无惧严寒酷暑,极端工况下照样运行
Qomolo ONE 采用了新一代融合感知架构,搭载了自研的超远视距高精度工业级双目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种组合传感器,帮助车辆像“人”一样360度全方位感知周围工况。
依托自研深度学习引擎和边缘计算平台,超高速智能路径规划运算和超视距路况V2X智能协同系统,赋予了Qomolo ONE极为精准的无人驾驶工作能力,让实际作业流程变得更灵活。加上厘米级精度融合定位,实现在业务场景下,精准停靠一次完成,实现无人化的自动充电、自动装卸等工作支持。
当前极端天气频发,充足的卡车司机成为供应链保障的“稳定器”。Qomolo ONE采用航天级轻量化铝合金车身,具有防水、防尘、防震动的新能,可在极端环境工况下开工全天24小时开工。动力上设定150千瓦的额定功率,250千瓦的峰值功率,可实现70吨的最大牵引力;此外,还可提供单轴、双轴转向,轻松应对如半坡启动、半坡跟车等复杂工况。
值得注意的是,Qomolo ONE的最高时速可达85千米/时,可覆盖大部分场景下的行驶速度,这也是西井科技团队首次突破原有的低速场景。
打造“双碳”生态,率先患上固态电池
在能源方面,作为首款运用固态电池的商用车动力平台,Qomolo One在相同电量的配置情况下,实现比同类型车辆多20%以上的续航里程,充电提速30%,整车重量减轻8%。
相比传统柴油商业车,Qomolo ONE平台车采用铝合金骨架和纯电动移动平台,全生命周期减排50%。主副电池系统可在1小时内完成100%快充,副电池可通过简易换电流程,6分钟完成换电,并实现200KM以上的续航里程。
今年来,西井科技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更多的生态探索:与协鑫能科、趣链科技探索智能驾驶与区块链、新能源的商业化链接;与清陶发展联合探索固态电池在无人驾驶商用车的首次商业化落地。
此前,换电模式主要集中于乘用车领域,在商业车领域的探索相对较少。发布会上,西井科技也正式宣布,全球范围内将在四个国家同步开启特定场景无人驾驶换电业务。今后,Qomolo家族将全线采用新能源电池,实现可充、可换、能源可升级。
引领多个“第一”,业务量成倍增长
联合珠海港发布全球首辆港区作业无人集卡、助力振华重工的全球首辆自主驾驶无人跨运车、自主研发全球首款真正意义的全时无人驾驶电动重卡 Q-Truck……自2016年建立无人驾驶团队以来,西井科技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
西井科技创始人兼CEO谭黎敏表示:“我们始终以‘人’为出发点,一直在不断拓展、优化、寻找‘人’与‘智能’关系的最优解。”
今年,港口无人驾驶的爆发期比想象中更快到来。不久前,西井科技助力打造的全球首个人工智能集卡混行码头——泰国林查班港交付泰方运营,该码头实现了真正的无物理隔离混行车队作业管理,即有人驾驶与无人集卡同时运营往来。天津港投入运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以及青岛港的实际商业化无人驾驶项目也已经敲定。
截至目前,西井科技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AI品牌,已携手全球80余家客户以港口为支点,深入物流资源分配与运力网络,赋能产业的数智化转型。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