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资料图
地震云有科学依据吗?地震前动物真的会搬家吗?地震了躲在哪里更安全?……日前,由上海市地震局、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举办的“震震有词”首届上海市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在广播大厦举行,20位从全市227份讲解作品中挑选出的中小学生参与角逐。
每当地震过后,总有人说我看到蛤蟆搬家啦/老鼠出洞啦/狗叫了一晚上……动物真能预报地震吗?”站在“震震有词”的大赛讲台上,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四年级学生施陆谣给出的答案是地震前没有必然的动物异常现象。
“科学告诉我们,天气变化、环境变化、受到惊吓或是被主人欺负了,都有可能造成动物的异常情况,但是想要用证据支持动物预报地震,我明确告诉你:没有的。”施陆谣说。
比赛结果。主办方供图
可以预测地震的地震云,目前也没有科学根据。施陆谣查阅资料后发现,“地震云”学说是1956年日本福冈七级地震之前,曾任日本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并据此提出了地震云的假说。中国气象局表示,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地震与天气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
“教室里面,注意避险,书包与手,护住头部,或蹲或坐,抱头闭眼,课桌下面,桌腿旁边,暂时躲避,不要慌乱。震后撤离,指挥有序,迅速行动,到安全处。”伴随着有节奏的RAP,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崔家伟上台了。作为从小到大的“地理迷”,他结合自己的手绘校园防震漫画,给大家介绍了地震时的“活命三角区”“黄金12秒”等实用知识。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是具有现实性,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地震最初的10-15秒(平均12秒)是上下纵向震动,此后才是破环力极大的横向震动,人们可以抓住上下震动的黄金12秒,跑到室外开阔场地。
发生地震的第一时间应该想到保命还是逃生?成人组的选手告诉我们,第一时间应该想到保命,而室内最好的保命空间是桌下,躲避时手还要扶住桌腿,让桌面始终遮挡住身体。遇到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时应该顺风还是逆风跑?比赛问答环节中,参赛选手都准确回答了这些防震减灾的“冷知识”。
2020年上海市地震局携手教育、应急、科技等部门,推出“震才实学”上海市青少年防震减灾素养提升计划,用更丰富的知识内容、更实用的避险技能、更多彩的活动形式,力争用十年时间全面提升青少年群体防灾减灾救灾的科学素质和能力。
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少年科学说”广播节目,选手们在节目录制中打磨参赛稿件,挑战口播能力;在“少年演说家”科普训练营中,结合上海地震科普馆实地参观,开展了《波的地心历险》研学课程的学习,加深了对地震科学知识的理解;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优秀讲解员,上海新闻广播资深主持人从语言表达、舞台表现等方面用不同形式为选手们一对一培训。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