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办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但至今尚无特效药物。新靶点的发现和确证,对于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高召兵、李佳、沈敬山,以及武汉病毒所张磊砢、昆明动物所郑永唐联合研究团队在《细胞研究》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一个抗新冠病毒药物潜在作用靶点——新冠病毒包膜蛋白(SARS-CoV-2 envelope protein,2-E)通道。
该论文首先证明了新冠病毒包膜蛋白可形成一种酸敏感阳离子通道,且实验显示该通道本身可导致细胞死亡、促进炎症因子释放,以及小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样损伤。研究组进而通过活性筛选与结构优化,发现了多个在动物模型上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小分子通道抑制剂。
新冠病毒的包膜蛋白(E)是该病毒四种结构蛋白中最小的一种,长约75个氨基酸,其蛋白本质和生理病理功能尚不明确。其它冠状病毒E蛋白的研究显示,该类蛋白具有离子通道活性,但将其作为干预靶点的研究较少报道。
该研究中,高召兵研究团队与合作者首次证实,包膜蛋白2-E可形成新型阳离子通道,该通道诱发宿主细胞死亡与体内炎症风暴。包膜蛋白2-E通道参与SARS-CoV-2病毒复制。包膜蛋白2-E通道抑制剂在动物模型上可预防和治疗SARS-CoV-2感染。
这项工作为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提供了潜在新靶点,同时发现了具有潜力的抗新冠病毒新药候选化合物。该项研究工作还提示,以离子通道为靶点开展抗击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突发病毒感染药物研发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程磊/整理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图片来源:《细胞研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