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爪龙复原图 (神棘/绘)
6月29日,古生物学家宣称,他们在贵州省赤水白垩纪夹关组地层中发现了一批兽脚类恐龙足迹,该足迹组合包括了三趾型和二趾型,其中二趾型的兽脚类足迹是在贵州省的首次发现,其造迹者是著名的恐爪龙类恐龙。化石的研究者为贵州省地质博物馆秦燕娇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论文发表在本期的《生物学:生物系统》上。
中国西南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记录,尤其以四川自贡的“蜀龙动物群”和“马门溪龙动物群”著名。但是,这些动物群均属于侏罗纪,缺少白垩纪的恐龙骨骼化石记录。所幸,该区域发现的大量恐龙足迹填补了这一遗憾。2007年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课题组在该区发现了数千枚恐龙足迹,初步重建了中国西南的白垩纪恐龙面貌。
▲恐爪龙类足迹
贵州赤水长期以来有“天鸡石”的传说。当地民众认为这是“天鸡”下凡的证据,它们在坚硬的岩石上留下了“神迹”。实际上,不少“天鸡足迹”都是兽脚类恐龙足迹。2006年,赤水市宝源乡修路时发现了一批“天鸡足迹”,2020年,贵州省地质博物馆将这批足迹收集并纳入馆藏。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共计14枚兽脚类足迹,三趾型足迹12枚,平均长度17.2厘米,二趾型足迹2枚,平均长度9.5厘米。其中三趾型可组成2条足迹,二趾型可组成1条行迹。
三趾型的恐龙足迹是常见的兽脚类恐龙足迹,根据足迹形态,学者将其归入实雷龙足迹。二趾型的恐龙足迹非常少见,它们的造迹者却是最著名的恐龙类群之一——恐爪龙类。
▲足迹所在岩板
恐爪龙类恐龙包括了伶盗龙类与伤齿龙类,前者最著名的要算大片《侏罗纪公园》系列中那群凶猛的掠食者,后者则包括了最聪明的恐龙等物种。这类恐龙的共通之处就是它们都长着大型的,弹簧刀般的第II脚趾,这是它们捕猎的“杀手锏”。有趣的是,该第II脚趾在恐龙平时行走时并不与地面接触,于是就留下了两趾型的足迹,这些足迹统称恐爪龙类足迹。学者根据足迹形态,将宝源乡的二趾型足迹归入伶盗龙足迹。
在宝源化石点之前,中国发现的恐爪龙足迹点主要发现在四川,山东河北等地也有记录,本次发现的恐龙足迹组合扩大了恐爪龙类的分布范围,亦表明四川与贵州的白垩纪恐龙动物群类型是基本一致。该发现对我们进一步明晰贵州白垩纪恐龙动物群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