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论文难,读论文贵,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论文是绕不开的坎、吐不完的槽;可另一方面,学术出版同样面临很多困难。
如何理顺论文投、审、刊、读各流程,使科研界以及公众更快更好地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昨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WLF)携手国际顶级学术出版集团维利(Wiley),举行《WLF议题大会——科学共享新生态》,邀请来自全球的学者、学协会领袖与学术出版人,共同为学术出版把脉开方。
发论文难:僧多粥少,要求还高
现在的年轻科学家发论文有多难?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主席玛丽亚·莱普汀援引一份《美国科学院院报》文献做出说明。
该文章比较了1984-2014年间,生物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该领域的三份顶级期刊《细胞》《自然》(生物学部分)和《细胞生物学杂志》中,《细胞》发表的论文数大致不变,《自然》的论文数略有下降,而《细胞生物学杂志》的论文数下降了一半。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数量则成倍增加。以美国为例,研究生、博士生的数量在30年中增加了近三倍。由此造成的必然结果,发论文的耗时比30年前要长很多,平均而言,博士生需要多花一年时间,才能发表首篇论文。
另一方面,期刊对于论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德国化学学会( GDCh)执行理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沃尔夫拉姆·科克回忆说,1962年他刚开始参与学术出版的时候,一篇仅有三四页的论文也能发表,莱恩所著的超分子化学开山论文就只有四页。但现在的情况是,发四页纸的论文可能需要一百页的数据去支持,才能够构成完整的论文。
《生理学杂志》主编金·E·巴雷特补充说,对研究者来说,读论文也有痛点:一方面论文数量以指数增长,如果要紧跟某一学科,每篇新发论文都看,哪怕是一个小众学科,恐怕也是跟不上的;但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未能充分获取所需的学术文献。
“这样一体两面的问题,要求我们更好地管理学术文献,尤其让我们看到这是同行评审期刊一个非常重要的职责。”巴雷特表示。
刊论文也难:同行评审繁琐,预印本易出错
学术出版界也有自己的困扰,无论是传统的同行评审,还是在新冠疫情期间飞速增长的预印本平台,都存在问题。
莱恩透露,他前段时间刚刚在社交媒体上与一些年轻科学家发生争论:这些年轻人希望得到同行的免费评审,但在自己作为评审人的时候又要收费。
除了收费的争议,同行评审的另一缺陷是重复评审。一项针对收录于全球最大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的一万多种期刊的研究表明,全球每年浪费在重复的同行评审上的时间高达1500万个小时。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莱普汀解释说,论文发给期刊A,没有通过评审;于是论文又被发给期刊B,期刊B又要再评审一遍,就有这样的重复工作。这也是拖长论文发稿时间的重要原因。
为了快速分享研究数据和成果,预印本平台应运而生,在新冠疫情期间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为全球快速应对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可避免的,抢时效的预印本容易出现差错。莱恩、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研究与学术市场总监文森特·卡西迪(Vincent Cassidy)等人,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担忧。
卡西迪表示,预印本的数据并没有得到同行审议,用户得自负其责。科研界对此心知肚明,但却有一些论文直接使用了这些结论或者信息,包括在期刊发表,结果里面有一些东西是错误的。但普罗大众无法鉴别,公众觉得这是科学结论,却并不知道里面也会出错。
解决之道:更开放、更高效
除了上述问题,学术出版还存在订阅费用高、学术造假、以纯盈利目的办“水刊”等其它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术出版界一直做着不懈的努力,核心是过程更透明、结果更高效。
Wiley中国区物质科学编辑总监徐广臣介绍说,分享数据可以加快研究,全球科学界和出版界正在推动以读者免费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取代传统的付费订阅(subscription)模式,使科研成果更广泛地传播。
徐广臣同时表示,开放获取并没有一刀切的方法,各地、各出版机构有各自不同的过渡方法。以Wiley为例,Wiley和荷兰、奥地利、德国、匈牙利、瑞典等签订了开放获取协议,并受到欧洲科学协会的支持。
开放获取的成效显而易见,徐广臣援引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的数据表示,实施开放获取的第一年,论文下载数量比之前提升了97%;同时,开放的论文也有更好的引用率。
科克和莱普汀提出“整合”的重要性。科克介绍说,1995年,数个分布于欧洲各国的化学会推动,共同形成了一个高质量的化学期刊综合体。现在,这个综合体包括了欧洲的16个化学学会,出版19种不同的期刊杂志,覆盖了所有的化学子学科,改变了化学出版的格局,能够让各地的化学科学会更紧密地开展合作和研究。
莱普汀则介绍了一年半以前启动的同行评审平台,提供独立于期刊的同行评审。和期刊类似,平台编辑将收到的论文发给三个专家进行同行评审,给出反馈意见;作者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后再发给期刊。如果满足发表标准,就可以刊发;如果第一个期刊觉得不满足标准,就发给第二个期刊,依次类推。
由于期刊不需要重复做同行评审的工作,且评审过程非常透明,论文的发表速度快了很多。平台的同行评审专注于科学层面的内容,而不在乎研究方向是否新潮,作者和读者反馈的满意度都有很大提高。
作者:卢羽华 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图片来源:WLF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