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建成超强超短激光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上海方案”加快实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4.1%左右……今天,市科委发布《2020上海科技进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一个个亮眼表现构成了2020年上海科技的出色成绩单。
2020年,上海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承接国家重大任务“一马当先”。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1600亿元,R&D投入强度达4.1%左右,较2019年又有提升。地方财政科技支出388.4亿元。牵头承担929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和45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270项。已启动市级科技重大专项10项,包括硬X射线预研项目、国际人类表型组、脑图谱、量子信息等。
聚焦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张江科学城创新引擎全力做强:首轮73个“五个一批”项目,除硬X射线项目外,均已完工;第二轮82个“五个一批”项目全部开工;积极谋划第三轮项目,初步遴选80多个重大项目。
大科学设施集群效应逐步凸显,已建大科学设施助力原创成果涌现:上海光源一期累计提供实验机时35万小时,发表论文6000余篇;上海超级计算中心“魔方Ⅱ”“魔方Ⅲ”全年提供计算资源18748万核小时;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累计提供实验机时67.5万小时,发表论文1520篇。与此同时,新建大科学设施进展顺利: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正式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上海光源二期新建4条线站调束出光,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部分实验站已开展测试性实验。
在基础研究方面,上海科学家在脑科学、基因与蛋白质、量子、纳米等前沿领域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自然》《细胞》发表论文124篇,比上年增长42.5%,占全国总数的32%。在产业方面,上海深入实施三大领域“上海方案”,集成电路产业基础能力加快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不断完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加快建设。
引才引智力度持续加强。上海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实现“八连冠”。截至去年底,上海累计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26万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近5万份,占比约18%,引进外国人才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
2020年,包括上海期智研究院、树图区块链研究院、上海应用数学中心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相继揭牌;全市已建或培育各类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近20家;累计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46个国际技术转移渠道。上海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形成了长三角科技人才库,汇聚20余万名科技专家信息。
《报告》还以“专篇”形式介绍了上海科技战“疫”情况。上海多个研究团队针对新冠病毒开展系列研究,在《科学》《自然》《细胞》发表研究成果共计9篇。聚焦药物、疫苗、医疗器械、检测试剂等,布局3批共19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三款抗体药物研发获国家应急项目支持,占全国的50%;六款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产品获证上市,试剂盒累计发货逾1.01亿人份,出口58个国家超1219万人份。联影医疗分别向全国25个省和海外17个国家累计提供各类影像检测设备2817台和285台,上海微技术工研院研发的红外测温芯片出货量达全球产能的60%。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