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交大科技园大零号湾概念图(闵行区科委提供)
大学科技园一头连着学界、一头连着业界,是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地和策源地。截至去年底,上海共有1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占全国总量的11%;累计培育了1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539家高新技术企业和66家上市企业。去年各园区共实现1091项科技成果转化,其中来源于高校的成果有578项,占53%。
为进一步发挥大学科技园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融通创新,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市科委与市教委会同相关部门、区、高校,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于今天正式公布。
《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的大学科技园体系,全力打造3-5家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大学科技园示范园,辐射带动高校周边高新园区、产业园区等形成若干个产值规模达到千亿元级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孵化培育1万家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
在总体思路上,《指导意见》牢牢把握三条原则:
一是更加聚焦核心功能。引导大学科技园 “回归初心”,将增强“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辐射带动”功能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突出大学科技园承接高校综合智力资源溢出的特色和优势,全面提升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更加聚焦创新改革。在与大学科技园建设密切相关的科技成果管理、人才激励、国资参与投入等方面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鼓励营造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各个方面参与大学科技园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更加聚焦联动推进。进一步明确大学科技园依托高校以及所在区的主体责任,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等要素加快集聚,促进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指导意见》分为“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两大部分。“总体要求”主要突出“四个坚持”:
坚持目标定位,做强核心功能,围绕大学科技园定位和核心功能,提升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的服务能力;
坚持三区联动,强化开放协同,深化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加强高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融合;
坚持示范引领,提升整体能级,着力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创新要素集聚、配套功能完善的示范园,提升大学科技园整体发展水平和能级;
坚持改革创新,释放创新活力,推动大学科技园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创新体系运行效能。
作者:沈湫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