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注意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生物安全事关国家核心利益,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今年两会,这也成了许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近日,《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发布,要求“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七位委员建议加强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研究
今年两会,赵小津联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王宁利、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等6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提案,围绕加强国家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研究提出多项建议。
所谓空间生物安全,是指人类开展近地空间科研和深空探测活动中的生物因素对地球生态环境、外星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赵小津说,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确保空间生物安全,对于构筑国家安全体系意义重大。
事实上,从20世纪60年代起,空间生物安全问题就受到全球关注。包括美国在内的航天强国,在深空探测活动中均采取了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并利用微重力、辐射等空间环境所产生的特殊生物学效应,开展空间生物实验和生物安全技术研究。空间医药还被列为国际空间站的10大技术突破。
“我国大规模开展空间生物研究的条件也日渐成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党委书记赵小津说,美、欧和俄罗斯等曾先后利用航天飞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设施开展3000多次生物实验,积累了大量空间飞行环境下的生物科研数据和应用成果。我国空间站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建成,将为大规模开展空间生物实验奠定设施基础,不断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水平。
徐旭东委员:组建生物安全国家中心应对未知传染病
“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已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但新冠病毒必然不是侵害人类的最后一种病毒,未来完全可能发生更加严峻的未知病原体疫情。”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说:“针对人类和动物病原体研究和疫病防治,我国应组建科研、临床、疾控协同配合的生物安全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以此为抓手达到长期支持、系统攻关、积聚人才、协同互动的效果。”
文汇报资料图片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生物安全问题为全民所关注。徐旭东表示,防控生物安全风险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对此他建议,可以以国内现有的P4 实验室为主体,通过设立“卫星实验室”的方式,吸纳各地一流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参与,并增加其他传染病研究力量,组建生物安全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张业遂:争取年内审议通过生物安全法草案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大常委会已经制定了专项计划,成立了工作专班,计划今明两年制定修改法律17部,适时修改法律13部。重点是抓紧完善新制定的生物安全法草案,争取年内审议通过;抓紧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争取今年下半年提交审议;尽早完成修改动物防疫法;抓紧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同时,要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完善。
作者:沈湫莎
编辑: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综合自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