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你被多少游戏刷屏了?前有大批艺术爱好者在《动物森友会》中设计衣帽,后有高中生在《我的世界》中还原母校,游戏已经越来越成为科普的重要载体。
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沪上两家重磅科技单位——上海科技馆与上海科学院签署了科普游戏平台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推动科普游戏研发技术进步及成果的应用转化和推广,建设上海科普游戏数据库、素材库、资源库,共同打造“科普+游戏”的开放、共享合作平台。“或许未来当你踏进科技馆的那一刻,已经置身于一个大型游戏场之中,你不仅可以和周围伙伴们一起探索未知,还可以和后台馆员互动。”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刘海峰说。
上海科技馆与上海科学院举行签约仪式。 上海科技馆提供
事实上,“学”出科学已经不少学者的共识。北京师范大学数字媒体系副教授何威说:“在美国的 ‘火箭学院’的 ‘学习实验室’,学生通过玩游戏来学习和实践各学科基本技能,同时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进度。”一款优秀的科普游戏应当作为一种体验,“它如果被精心设计,则可能具备极佳的反馈机制和激励机制,它允许体验者不断地犯错并被不断改进。”
上海科技馆已经有意识地将游戏融入展览之中,在上海科技馆的惊奇世界中就有可以互动的小游戏。上海自然博物馆则有100多次小屏幕终端,在昆虫展览区,一款感应昆虫趋光性的小游戏常常吸引孩子驻足。小朋友只需转动按钮便能调节光的亮度,昆虫也会随之反应,让孩子们实时观察昆虫的趋光性和避光性。
为了研究哪些游戏能更好传递科学知识,却不至于让孩子沉迷,上海科技馆还将在馆内建造科普游戏实验室,而且还会招聘专业人员深入研究如何将科普和游戏结合起来,在娱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科普功能。
当天,上海科技馆还和多家机构签署了一批战略合作协议。上海科技馆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科普大讲坛”、“科学家面对面”等品牌项目,加强“实习研究员”、“青少年创新实践站”等项目共建,加强收藏、展览、教育、文创产品等领域合作,以及自然、天文、科学传播等领域的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
上海科技馆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国内领先的“博物馆之夜”品牌和集科技、文化、艺术、社会等为一体的科普特色跨界对话节目,利用“星闻会客厅”演播室平台,共同提升上海天文馆的影响力,在科研、收藏、展览等多领域联合开展科学传播。
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表示,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博物馆也要不断思考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强跨界融合,创新传播方式,推动上海科技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海科技馆要做好科普供给侧改革,建好合作“朋友圈”,建立新型科普知识生产和传播体系,与社会各界共建“大科普”格局。
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后,上海科技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也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上海科技馆带来了上海科普大讲坛线上直播《当诗词遇见科学》和“鲸奇世界”展之云逛展特别活动;上海自然博物馆采用直播形式开展博物馆之夜活动,推出全新品牌“螺说频道”,围绕自博馆的展示内容制作原创亲民短视频或直播内容,探索线上科学传播新模式。
作者:沈湫莎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