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起源于黄河流域,这似乎是目前对于中华民族起源的一种共识。那么,曾经被称为东夷、南蛮的中国南方人群,是何时融入华夏文明的呢?经过八年艰苦探索,中国学者发现,原来中国南北方人群早在至少8300年前就开始了融合进程。
今天凌晨,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团队独立主导、多家单位参与的研究成果《古基因组揭示中国南北方人群的迁徙与混合》。这是大规模东亚南北方史前人类基因组分析结果的首次正式发表,填补了人类演化史缺失的重要“中国篇章”。
从微生物中“钓取”古人类DNA
为华夏族群探源,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进行了大量考证,但最为坚实的古DNA证据一直难以获得。这是因为我国大陆南方环境潮湿、炎热,极不利于骨骼保存,古人类遗骸样本材料不仅稀少,而且被微生物DNA严重污染,想要从中提取出遗骸个体本身的DNA,极其困难。然而,要做南北方古人群比较,这又是必须突破的关卡。在花费了近四年收集标本的同时,付巧妹团队也在进行古DNA关键技术的延展应用和创新。
▲科研人员正在超净实验室中小心翼翼地“钓取”古人类DNA
古人类骨骼中的DNA不仅已被降解,而且在长期埋藏过程中,又被大量微生物的DNA所污染,这使得原本属于该个体的DNA含量很低。能否在海量的微生物中,将这些古人类DNA找出来呢?沿着这一思路,付巧妹团队与合作者共同开发出了古DNA捕获技术,并参与开发了短片段提取技术等一系列实验方法,利用人类DNA特殊的多肽片段标志,他们将含量仅0.03%的古人类DNA,从大量土壤微生物中“钓取”了出来——实验室成功获取了18个距今8400年至4200年的人类基因组数据,填补了南方古人类基因组的空白区域。
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南北人群融合已发生
研究发现,沿黄河流域直到西伯利亚东部草原的人群至少在9000多年前起,就携有一种以新石器时代山东个体为代表的古北方人群成分;而中国大陆沿海及台湾海峡岛屿人群至少从8400年前起,就携有一种以新石器时代福建及其毗邻岛屿个体为代表的古南方人群成分。
▲研究人员在考古发掘现场取样
尽管这两种成分截然不同,但随着时间推移,东亚大陆南北方人群之间的这种基因差异和分化程度竟然逐渐变小了。这种变化暗示着,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南北方人群已经在频繁迁徙与混合。这是否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形成,其实早在近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付巧妹表示,古DNA的这一发现,的确为中华民族的探源提供了更多坚实线索。
更有意思的是,现今的东亚人群,无论来自北方还是南方,都同时混合有南北方古人群的成分,且另一种古南方人群成分(福建奇和洞人)则在中国南方大量下降,这基本构成了现今东亚南北方人群的基因构成。同时,这也与新石器时代之后黄河以北人群多次向南大量迁移相吻合。
大海让沿海古老人群基因交流频繁
科学家还发现,沿海区域非但没有对古老人群造成隔离,反而促进了人群之间的互动和基因交流,沿海地带成为亚洲人群交流的重要通道。
古基因组数据显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所有沿海人群之间很少存在遗传隔离的情况。大部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东南亚人群都混合有中国古南方人群的相关遗传成分,而且这种沿海人群的遗传联系还进一步向北延伸到日本群岛的绳纹文化。
付巧妹团队发现,一个2700年前的绳纹文化个体所含有的早于东亚人群的古老基因成分,竟与新石器时代的西伯利亚和东亚南方地区沿海人群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结果为探索东北亚祖先人群的构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遗传学线索。
“目前,我们的研究仅仅揭开了人类演化史的冰山一角,同时也提出了更多更深层的追问。”付巧妹举例说,比如旧石器时代的中国南北方人群有着怎样的互动和交流?中国南北方人群的迁移与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扩散有何关联?期待新一轮中国史前人群研究带来新的解答。
作者:许琦敏
图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供图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