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学术期刊《自然》昨天在线发表了一篇有关肠道菌群的研究论文。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科研团队通过分析人群数据,不仅确认了与肥胖相关的肠道菌群特点,并且意外发现,一类常用的心血管药物——他汀类药物,似乎与肠道菌群构成的改变有关。《自然》同期刊发的专文评述认为这一结果令人惊讶,为肥胖、代谢、肠道菌群和心血管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认识。
主导这项研究的Jeroen Raes教授是肠道菌群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和同事们率先提出,人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可以划分不同的“肠型”(enterotypes)。根据哪些种类的细菌在肠道占优势地位,科学家们提出4种肠型:拟杆菌1型(Bact1)、拟杆菌2型(Bact2)、瘤胃球菌型(Rum)和普氏菌型(Prev)。
而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不同肠型与人体的健康、疾病状态很有关系。就拿Bact2型来说,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征是拟杆菌(Bacteroides)比例高,粪杆菌(Faecalibacterium)较低,肠道微生物的总体细胞量要少于其他几型。过去发现,这种肠型与炎症有关,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大部分人(超过3/4)的肠道菌群就属于Bact2型;相比之下,在没有炎症性肠病的人群中,属于Bact2型的人不到15%。
▲图片来源:123RF
还有一些研究提出,有些特定的肠道细菌种类与肥胖有关。为了确认肠道菌群的组成与肥胖究竟有什么关系,Raes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这项研究中,开始对近千名欧洲人展开了调查研究,通过他们的粪便样本分析其肠道菌群,同时参考个人的身体质量指数(BMI)。BMI即体重(以公斤为单位)除以身高(以米为单位)的平方,超过30被认为是肥胖。
分析结果发现,尽管四种肠型在不同BMI的人群中都有分布,Bact2型明显更偏爱BMI高的肥胖人群:在肥胖症患者中高达17.7%,而在瘦人和一般超重人群中的占比不到4%。“这一结果印证,Bact2型是功能失调的肠道菌群结构。”研究作者表示。
▲四种肠型中,Bact2的微生物载量相对最低,随BMI升高而在人群中占比增大的趋势最明显(图片来源:自然)
有意思的是,当研究人员展开进一步分析,他们惊讶地发现,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影响了肥胖者的肠道菌群组成: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肥胖人士,只有不到6%的人为Bact2肠型,远低于17.7%,与非肥胖者相当。而在BMI不到30的人群中,服用他汀类药物并没有显著改变人群中不同肠型的比例。
他汀类药物是全世界最常被开出的处方药之一,专门用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还被认为可以缓解全身的炎症水平。然而过去并没有证据显示,这类心血管药物会影响到肠道里的细菌,也没有专门区分是否用于肥胖者患者。
为了确认新的发现,研究团队又采用另两组队列、总共超过2500人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出一辙:服用他汀类药物的肥胖症患者,肠道菌群的构成变得更健康了。
▲服用他汀类药物影响了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构成(图片来源:自然)
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和维持健康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主要策略常围绕饮食干预,以及通过益生菌和益生元来引入或促进“好”细菌的生长。这项研究发现表明,“他汀类药物对肠道菌群的潜在有益影响为疾病治疗开辟了新的前景,”Raes教授说,“我们的结果为开发新型的肠道菌群调节药物开辟了广阔的可能性。”
不过,研究作者也谨慎地表示,是否可以把他汀类药物用作潜在的微生物组调节疗法,还需开展进一步研究来评估他汀类药物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尤其是需要开展前瞻性临床试验来评估是否能在随机群体中复制以上发现。这里我们也再次提醒读者朋友,服药必须遵守医嘱。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学术经纬、自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