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加等国科学家团队在缅甸白垩纪琥珀中发现了一批形态各异的恐龙羽毛。这对我们理解白垩纪恐龙的体表覆盖物有重要意义。研究论文发表于知名地学期刊《冈瓦纳研究》。
恐龙起源于距今2.33亿年的三叠纪晚期,是中生代最具多样化的优势陆栖脊椎动物。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动用了150枚羽毛琥珀,这批标本可以粗略分为飞羽、廓羽、半羽和纤羽等,它们还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比如有些属于新生羽毛。
科学家发现,其中约有十几个标本在现生鸟类身上并不能找到类似的结构,它们缺乏联锁结构,无法用来飞行,看上去就像鱼骨天线。但它们又与曾经发现的恐龙尾巴上的羽毛并不完全一致。科学家认为,恐龙长着这样的羽毛,很可能只是用于炫耀,在求偶季节展示自己的魅力。
此外,一些保存完好的羽毛标本还记录了特殊的颜色花纹,这可帮助学者还原白垩纪恐龙和鸟类身上羽毛的色彩。大多数封存于琥珀中的羽毛所保存下来的色素沉着整体为棕色,另一些则几乎为黑色。一些标本的羽枝轴附近的色素沉着有减少,在羽小枝处形成白色的核。这与现代鸟类主要用于伪装的中棕色或深棕色羽毛相一致。
这些羽毛化石记录提升了白垩纪缅甸琥珀脊椎动物群的多样性,帮助学者更全面地还原白垩纪缅甸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也提示,羽毛的演化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