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天,诞生于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上海发明”,就从图纸变成了戴在医护人员脸上的防护用品——鼻罩,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英雄帖”下,应者如云
中山医院呼吸科副主任蒋进军医生1月24日除夕夜接到任务驰援武汉,援鄂多日后他发现医务人员由于工作时间比较长,一日三餐都在医院解决,还要经常喝水,在进餐和饮水时就会脱下口罩,时间从数分钟到数十分钟不等。因为进餐时无法佩戴防护品或口罩,口鼻必然敞开,无法一边吃饭一边进行呼吸道防护,这种短暂的不戴口罩存在很大的暴露危险,给病毒可乘之机。于是,他迅速组织上海研发研发团队进行研究,成功构思并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用后即抛的一次性医用防护鼻罩,可以在就餐时佩戴,达到呼吸道感染防护效果。且已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
但是,发明“图纸”需要生产才能变成真真切切能给医护人员提供保护的产品,2月12日,中山医院发出“英雄帖”,招募愿意投身与为武汉一线医护人员提供防护鼻罩的企业。当天晚上就有十多家企业“应征”。但是,由于当下口罩生产企业的产能基本已经饱和,所以应征企业大多需要“转产”,如何从这些企业中挑出最适合企业成为难题。
在中山医院科研处、徐汇区科委等各部委的通力合作与带领下,1小时内形成“中山医院特殊项目成果转化流程”,向合作伙伴发布;10小时内获得740余条潜在合作企业信息;通过对近20家企业信息及产业背景调查、筛选、评估,快速遴选出第一批拟合作企业;通过近10轮的谈判,率先完成了中山、罗莱、容智三方合作签约。
企业“转产”,产权“护驾”
市场上口罩生产企业众多,专利也多,生产企业又是“转产”新手,如何使产品不侵权的任务就交到了曾经和中山医院有过成果转化项目合作的上海容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头上。
“事实上,公司从2月6日复工以来就一直在做口罩的专利分析储备,没想到真的派上了用场。”上海容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运营事业部总经理赵尉然说,接到任务后,公司快速响应,两天内完成了口罩及鼻罩国内外专利检索分析,并对医用防护鼻罩这件专利的专利性、侵权风险等做了全面评估,为三方合作开发的产品进入市场保驾护航。
2月15日下午,仅用了3天,上海罗莱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就已经完成鼻罩的二次打样,调节产品规格满足医护需求,并完成专利许可合作签约,2月16日,以10000只/天的速度量产,为武汉以及全国的白衣卫士在医疗场所提供进餐饮水时的贴心守护。目前,第一批样品已经送往武汉金银潭医院呼吸科一线医护人员手中。
针对陆续到来的返工潮,容智预判鼻罩这一产品的市场会更大,生产企业也在不断改进工艺,满足市场需求。
当问到为何会有三天完成产品落地这一速度时,赵尉然说:“一是有不放过每一个痛点的研发团队,二是有能够迅速转产的企业,三是有对接双方的科技服务中介,缺一不可。”另外昨天开始,容智运营团队也在协助企业进行量产、协调尽快出台标准、协同标准制定、帮他们找下游用户等等工作,项目也在不断深化。
作者:沈湫莎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