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技术革命风起云涌,知识产权的边界也在发生变化,新问题层出不穷。
这个案例,如今常被知识产权界的专家拿出来讨论:几年前,一家著名制药公司斥资百万英镑,购买了一位患有六种癌症病人的数据,因为他的数据被认为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不过有学者分析:制药公司这么做得有一个前提,即认为数据是患者本人的;可是如果没有医生介入,患者的生物数据也可能一文不值……
从数据的“所有权之争”,到由此产生的数据创造的收益该如何分配等,这些都是目前困扰许多法律界人士的新难题。
今天受聘为上海市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的22位专家,就将回答这些新问题——未来五年,他们将为上海知识产权立法及重大政策等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不管未来遇到的问题会有多复杂,专家们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知识产权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上海要建立亚太知识产权中心城市、在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领域继续当好“排头兵”,必须面向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加快对“面向未来”的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知识产权”的概念正发生变化
数据到底算公共财产还是私有财产?对数据资源应该用怎样的保护形式?区块链是否还适用于专利思维?……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冲击已有400多年历史的知识产权制度。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步入大数据时代,数据保护常陷入一种“两难”境地。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单晓光解释说,如果太过强调数据的资产属性,那就不利于数据流通;反之,放宽了流通性,将不利于提高人们利用数据的积极性。
其实,数据带来的挑战,并不止这些。和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相比,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还有其特殊性——因为数据是可复制的。一份数据交易转手后,相当于拷贝了一份,很多时候很难确定谁是数据的第一拥有者。更多的时候,像区块链技术,似乎已经“抛弃”了传统的知识产权……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中,知识产权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全球专家在许多问题上看法不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上海需要在这个时候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单晓光说。
谁能解决更多的知识产权纠纷,谁就确立了“中心”地位
当前,上海正在建立亚太知识产权中心城市。很多业内人士关心,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从何而来?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宋柳平直言:“如果能吸引各国都到上海来解决知识产权纠纷,亚太知识产权中心城市就建成了。”
不过,想要形成这样的“吸引力”,则必须形成国际认可的知识产权话语权,而这又体现在知识产权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上。
宋柳平介绍,从全球范围看,德国知识产权法院判决最快、手续最简便,目前已有成为全球知识产权中心的态势,这与该中心充分参与到国际知识产权法律的研究中,并形成了一批体现公正性的判例模板是分不开的。当吸引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纠纷选择到德国进行上诉或仲裁,“中心地位”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另一方面,在欧美国家,知识产权对其国民经济的贡献已占50%以上,这也是欧美国家普遍重视知识产权的原因。据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不少国家当前正抓紧研究新的知识产权“游戏规则”。
比如,德国建立了马普创新与竞争研究所,该机构将有针对性地就具有广泛应用范围的颠覆性创新发展规律及其相应法律政策开展预先研究,并通过新产品、服务和价值链从而形成具有改变市场影响的巨大潜力。除此之外,这一研究所还在抓紧研究新的标准和规范,一旦形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标准化判例,将会吸引相应的公司到该地去提交诉讼和仲裁。
发展面向未来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关键靠“质”
“上海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这一点已获得了全球公认,从驻外领馆、国际组织给出的好评中就能看出来。”单晓光说。
就在不久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报告》中,上海在创新热点十大城市中排名第六。来自市知识产权局的数据也显示,去年以来,上海专利申请量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专利质量显著提升。今年1至9月,全市专利申请量为12.52万件(其中发明专利5.17万件),同比增长15.98%。截至9月底,上海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2.6件,在全国各省份中名列第二。
单晓光认为,发展面向未来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关键靠“质”,也就是要鼓励更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知识产权产生,提高知识产权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另外,也要培养、引进更多的知识产权人才,进一步提高上海的知识产权专业性和竞争力。
“过去,在知识产权事物方面,我们大多数时候是听别人说;现在,我们基本实现和别人的平等对话,这对上海来说是个好消息。”单晓光说。
作者:沈湫莎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