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都市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好好吃饭。很多人为了饭后能赶紧投入工作,通常会选择“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
我们都知道,吃东西“狼吞虎咽”是不好的,至少不利于消化。
而近期日本科学家通过研究还发现,“狼吞虎咽”(快速进食)是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的诱发因素!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障碍疾病,表现为血糖(葡萄糖)升高,然后从尿液中流出。
糖尿病可能会引起如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视网膜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并发症,患者往往会感到苦不堪言。
遗憾的是,目前对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只能通过一些治疗手段予以控制。
6月3日,国际知名科学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在线出版了一篇关于快速进食与糖尿病的研究论文,作者是来自日本的研究团队,该研究结果显示,在糖尿病患者的众多饮食习惯中,“狼吞虎咽”(快速进食)是一个独立的诱发糖尿病的因素,而其他的饮食习惯对糖尿病发病并没有诱发作用!
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以往的许多研究都提出食物种类、数量和进食频率会对糖尿病的患病率造成影响,也有学者认为,不吃早餐和食用零食也可能会诱发糖尿病,但是,这些研究都未涉及进食速度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但曾经有一位日本科学家在调查了2050名日本某金属制品厂员工的进食速度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后发现,与“细嚼慢咽”(缓慢进食)相比,中等和快速的进食速度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危险。
此外,立陶宛还有一项研究通过对234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与慢食者相比,快食者的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会增加。
而新近的这项研究中,日本研究人员依托一个日本大型人群(197825人,来自全国年度健康检查项目中的数据)研究了他们的进食速度以及其他饮食习惯(如吃零食和不吃早餐)对糖尿病的患病影响。
这些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3.7岁,38%为男性。2008年有3.54%患者未患糖尿病,而2009年至2011年期间出现了糖尿病。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狼吞虎咽”的人群中,患糖尿病的概率为30.9%,而未患糖尿病为26.1%;在晚餐后吃零食的参与者中,12.9%的人会患糖尿病,而12.9%的人没有患有糖尿病;在睡前吃零食的患者中,17.2%的患者患糖尿病,而15.0%的患者没有患糖尿病;12.9%的不吃早餐的参与者患糖尿病,而12.4%的参与者没有患糖尿病。
由此可见,在所有诱发因素中,只有“狼吞虎咽”(快速进食)被认为是患糖尿病最显著的危险因素!
“狼吞虎咽”与“细嚼慢咽”
接下来,研究人员比较分析了“狼吞虎咽”者和“细嚼慢咽”者之间的基本特征。结果发现,“狼吞虎咽”者一般比较年轻,且多为男性,体重指数(BMI)较高。“狼吞虎咽”者的增重经常超过10公斤,并且一年内频繁波动范围在3公斤左右。
在男性中,“狼吞虎咽”者的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1 kg/m2,而“细嚼慢咽”者的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3.4 kg/m2,这其中存在0.7 kg/m2的差异。在女性中,“狼吞虎咽”者的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3.4 kg/m2,而“细嚼慢咽”者的平均体重指数为22.2 kg/m2,这二者之间有着1.2 kg/m2的BMI差距。
作者继续展开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了饮食习惯差异导致糖尿病发病的优势比(Odds Ratio),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狼吞虎咽”者的糖尿病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在模型3中,睡前吃零食、晚饭后吃零食以及早上不吃早餐的饮食习惯对糖尿病患病没有显著影响差,但是,在对多变量进行风险校正后,这三个饮食习惯被发现仍然对糖尿病患病具有显著影响。
在模型4中,对“从20岁开始体重变化为10公斤或更大”和“超过1年的体重变化≥3公斤”的因素进行调整之后,“狼吞虎咽”(快速进食)也是糖尿病发病的一项独立因素,而睡前吃零食、晚饭后吃零食和早上不吃早餐都不是独立的影响因素!
其中,具体分析结果见下图。
最后,作者认为,“狼吞虎咽”(快速饮食)是饮食习惯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容易导致糖尿病,未来的研究有必要进行评估“狼吞虎咽”者的精确表型。
看来,狼吞虎咽的饮食习惯不仅可能会对胃造成伤害,还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产生!
因此,无论生活和工作节奏有多快,我们都要重视饮食问题,“认真”吃饭,从今天做起!
作者:
编辑:朱颖婕 陈曦(实习生)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国际科学